汗疱疹多由湿热内蕴、脾虚湿困或外感风邪引起,治疗需清热祛湿、健脾化湿或疏风止痒。
1、湿热内蕴:
长期饮食辛辣肥甘或情绪抑郁化火,导致湿热蕴结于皮肤。表现为水疱密集、瘙痒灼热,可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外敷黄柏溶液湿敷。针灸取曲池、合谷等穴清热利湿。
2、脾虚湿困:
脾胃虚弱运化失常,水湿停滞泛溢肌表。常见水疱反复发作、手足浮肿,推荐参苓白术散配合艾灸足三里。日常可用薏苡仁30克煮粥健脾渗湿。
3、外感风邪:
夏季暑湿或接触过敏原诱发,起病急骤伴皮肤潮红。内服消风散疏风止痒,外涂青黛散缓解症状。避免抓挠,穿棉质透气衣物减少摩擦。
4、血虚风燥:
久病耗伤阴血,皮肤失养出现干燥脱屑。当归饮子加减养血润燥,配合芝麻油外涂。忌用碱性洗涤剂,发作期减少接触洗涤用品。
5、情志失调:
长期精神紧张导致肝郁气滞,郁而化热生风。逍遥散疏肝解郁,按压太冲穴每日3次。保持作息规律,练习八段锦调节情志。
饮食宜清淡,多食冬瓜、赤小豆等利湿食材,避免海鲜发物。适度练习太极拳促进气血运行,发作期可用马齿苋30克煎汤外洗。症状持续加重或继发感染需及时就医,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应系统治疗原发病。保持患部干燥清洁,避免过度使用激素类药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