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轮廓整形手术前后需注意术前评估、药物调整、饮食管理、伤口护理及定期复查等事项。手术可能涉及截骨、磨骨或填充等操作,需严格遵循医嘱降低风险。
一、术前评估
术前需完成全面体检,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影像学检查等,排除严重心血管疾病、出血倾向或感染风险。医生会评估骨骼结构、软组织条件及预期效果,存在颌面发育异常或颞下颌关节疾病者需谨慎。患者应如实告知过敏史、用药史及既往手术史,吸烟者需提前戒烟。
二、药物调整
术前两周停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华法林钠片等抗凝药物,避免术中出血增多。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醋酸泼尼松片可能影响愈合,需遵医嘱调整。中药补品如人参、银杏叶提取物也应暂停。术后需按处方服用头孢克洛胶囊、洛索洛芬钠片等抗感染和镇痛药物,不可自行增减剂量。
三、饮食管理
术前8小时禁食禁水,全麻患者需严格空腹。术后24小时内以冷流食为主,如牛奶、果汁,避免热饮加重肿胀。恢复期选择高蛋白食物如鸡蛋羹、鱼肉泥,补充胶原蛋白促进愈合。忌辛辣、过硬或需反复咀嚼的食物,禁烟酒至少一个月以减少血管收缩和感染风险。
四、伤口护理
术后48小时内冰敷减轻肿胀,保持切口干燥清洁,避免触碰或沾水。口腔内切口需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漱口,外部切口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睡眠时抬高头部,避免侧卧压迫术区。拆线前不可化妆或使用刺激性护肤品,防晒需采用物理遮挡。
五、定期复查
术后1周、1个月、3个月需复诊观察愈合情况,通过CT评估骨骼愈合度。出现持续发热、异常渗液或剧烈疼痛需立即就医。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或面部按摩,6个月后根据恢复效果考虑是否需要二次调整。长期随访可监测假体移位或骨吸收等迟发问题。
术后恢复期需保持情绪稳定,避免低头久坐或突然体位变化影响血液循环。日常可进行轻柔的面部肌肉训练促进功能适应,但需避开手术区域。选择宽松衣物减少穿脱时的面部摩擦,外出时注意防风防尘。若出现局部麻木或感觉异常,通常为暂时性神经损伤,多数在6-12个月逐渐恢复。严格遵循复诊计划有助于医生及时调整康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