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干燥起皮可通过加强保湿、调整洗浴习惯、改善饮食、使用药物、就医治疗等方式改善。皮肤干燥起皮通常由环境干燥、皮肤屏障受损、维生素缺乏、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等原因引起。
1、加强保湿
选择含尿素、透明质酸、神经酰胺等成分的保湿霜,每日涂抹2-3次,重点涂抹四肢、关节等易干燥部位。避免使用含酒精、香精的护肤品,沐浴后3分钟内及时涂抹保湿产品,帮助锁住水分。冬季可增加室内湿度至50%-60%,使用加湿器缓解空气干燥。
2、调整洗浴习惯
将洗澡水温控制在37-40℃,时间不超过10分钟,避免过度清洁。选择弱酸性无皂基沐浴露,减少搓澡巾等物理去角质行为。老年人或干性皮肤者可隔日洗澡,沐浴后轻拍吸干水分而非用力擦拭,防止破坏皮肤屏障。
3、改善饮食
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增加三文鱼、坚果等富含ω-3脂肪酸食物,适量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E。减少高盐、辛辣刺激饮食,避免酒精、咖啡因等加重脱水。可食用银耳、百合等滋阴润燥食材,改善体内津液不足。
4、使用药物
顽固性干燥可短期使用10%尿素软膏软化角质,瘙痒明显时遵医嘱外用氢化可的松乳膏。合并湿疹可选用他克莫司软膏调节免疫,严重脱屑需配合维A酸乳膏促进角质代谢。所有外用药需避开眼周黏膜,儿童孕妇用药前需咨询
5、就医治疗
持续脱屑伴红斑可能为特应性皮炎,需进行过敏原检测。银屑病会出现银白色鳞屑,需光疗或系统用药。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也会导致皮肤干燥,需排查原发病。出现裂口渗液、广泛脱皮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皮肤科。
日常需穿着纯棉透气衣物,冬季外出佩戴围巾手套减少寒风刺激。每周可进行1-2次保湿面膜护理,避免长时间接触洗涤剂。若自行护理2周无改善,或伴随瘙痒、红肿等症状加重,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皮肤镜、斑贴试验等检查,排除潜在皮肤病理性因素。长期干燥人群可定期进行皮肤屏障功能评估,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