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溶脂针可能出现局部红肿、淤青、硬结、皮肤凹陷、过敏反应等副作用。溶脂针的主要成分是磷脂酰胆碱或脱氧胆酸钠,通过破坏脂肪细胞膜达到减脂效果,但可能对周围组织造成刺激。
注射后常见局部红肿和淤青,通常与针头刺激毛细血管或药物扩散有关,多数在3-7天内自行消退。部分人会出现皮下硬结,触摸时有颗粒感,可能与脂肪液化后未被完全吸收有关,需1-3个月逐渐代谢。操作不当可能导致皮肤表面凹凸不平,尤其在脂肪层较薄部位更易发生,需通过按摩或二次注射修正。少数人对溶脂针成分过敏,表现为注射区域瘙痒、皮疹甚至全身性荨麻疹,需立即停药并抗过敏治疗。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引发脂肪栓塞、局部感染或组织坏死,与注射层次过深或消毒不严相关。
建议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操作,注射前需排除凝血功能障碍、皮肤感染及过敏体质等禁忌证。术后24小时内避免沾水,一周内禁烟酒及辛辣食物,穿戴塑身衣帮助皮肤回缩。若出现持续发热、剧烈疼痛或皮肤溃烂需及时就医。溶脂针效果因人而异,单次治疗仅能减少少量脂肪,需配合饮食控制和运动维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