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去皱针可能出现短暂红肿、局部淤青、表情僵硬等后遗症,严重时可能引发过敏反应或肌肉功能障碍。去皱针主要成分为肉毒杆菌素,通过阻断神经肌肉信号传递达到除皱效果,但操作不当或个体差异可能导致不良反应。
注射后24小时内可能出现注射部位轻微红肿或疼痛,属于正常生理反应,通常48小时内自行消退。部分人因毛细血管脆弱或操作手法问题会出现局部淤青,一般1-2周逐渐吸收。剂量控制不当可能造成面部表情僵硬、眉毛位置改变或眼睑下垂,多与注射点位偏差有关,多数在2-4周恢复。少数对肉毒杆菌素过敏者会出现皮疹、瘙痒等过敏症状,需立即就医处理。极个别情况下可能因药物扩散导致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全身反应,需紧急医疗干预。
建议选择正规医疗机构由专业医师操作,注射前需告知过敏史与用药史。术后4小时内避免平躺、揉搓注射区域,一周内禁烟酒及剧烈运动。若出现持续头痛、视力变化或肌肉无力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复诊。日常可通过做好防晒、补充胶原蛋白、保持皮肤保湿等措施延缓皱纹再生,减少频繁注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