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干燥可通过调整饮食、适度保湿、改善环境湿度、避免刺激因素、使用药物等方式改善。皮肤干燥可能与气候干燥、频繁清洁、年龄增长、皮肤疾病、营养缺乏等因素有关。
1、调整饮食
适量增加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食物有助于改善皮肤干燥,如胡萝卜、菠菜、坚果等。维生素A能促进皮肤细胞修复,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可减少皮肤水分流失。同时需保证每日饮水量达到1500-2000毫升,避免高盐高糖饮食加重脱水。
2、适度保湿
沐浴后3分钟内使用含尿素、神经酰胺或透明质酸的保湿霜效果最佳。选择无香料、无酒精的温和护肤品,每日涂抹2-3次,重点护理四肢伸侧等易干燥部位。避免使用过热洗澡水,清洁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
3、改善环境湿度
冬季使用加湿器维持室内湿度在40%-60%,避免空调直吹。外出时可佩戴口罩减少冷风刺激,贴身衣物选择纯棉材质。夜间睡眠时可在床头放置水盆增加局部湿度。
4、避免刺激因素
减少碱性肥皂和强力清洁剂的使用,洗衣时选择无磷洗涤剂。接触化学物品时佩戴防护手套,游泳后及时冲洗并涂抹凡士林。过度去角质会破坏皮肤屏障,建议每月不超过1次。
5、使用药物
严重干燥伴脱屑可遵医嘱使用10%尿素软膏、复方乳酸乳膏等外用药物。合并湿疹或银屑病时可能需要他克莫司软膏、卤米松乳膏等抗炎药物。口服维生素AD胶丸或鱼油补充剂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长期皮肤干燥者应避免搔抓防止继发感染,选择宽松衣物减少摩擦。若出现皮肤皲裂、渗液或持续瘙痒,需及时就诊排查特应性皮炎、鱼鳞病等疾病。日常可进行温和的有氧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但运动后需及时清洁汗液并加强保湿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