蛀牙烂掉一般不会直接引起血栓,但严重龋齿可能通过继发感染间接增加血栓风险。龋齿是牙体硬组织被细菌腐蚀的慢性疾病,若未及时治疗可能引发牙髓炎、根尖周炎等局部感染,极少数情况下病原体可能通过血液循环导致全身性并发症。
多数情况下,龋齿病变局限于口腔内,主要表现为牙齿变色、龋洞形成或冷热刺激痛。规范的口腔治疗如充填术、根管治疗可有效阻断病变进展。日常保持口腔卫生、控制糖分摄入能显著降低龋齿发生概率。血栓形成通常与血管内皮损伤、血流异常或血液高凝状态相关,常见诱因包括长期卧床、心血管疾病或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
当龋齿发展为重症感染如颌面部蜂窝织炎或败血症时,病原体释放的炎症因子可能激活凝血系统。这种情况多见于免疫力低下人群或未规范治疗的复杂病例,可能伴随持续高热、颌面部肿胀等全身症状。此时需紧急进行抗感染治疗,必要时联合口腔外科干预。
建议每6-12个月进行口腔检查,发现龋齿及时治疗。控制血糖血压等基础疾病,避免吸烟等血栓危险因素。若出现牙龈肿胀化脓伴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排查感染扩散或血栓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