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引起的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伤口护理、补充水分、药物治疗、就医评估等方式处理。烧伤后发热可能与感染、炎症反应、脱水、应激反应、脓毒症等因素有关。
1、物理降温
使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域,避免酒精或冰水刺激皮肤。可配合退热贴辅助降温,室温维持在25摄氏度左右,减少衣物覆盖促进散热。持续监测体温变化,若体温超过38.5摄氏度需结合其他干预措施。
2、伤口护理
及时更换无菌敷料,使用磺胺嘧啶银乳膏预防感染。浅二度烧伤可外用湿润烧伤膏,深二度以上烧伤需清除坏死组织。保持创面清洁干燥,观察有无脓性分泌物、红肿加剧等感染迹象。
3、补充水分
每小时补充200毫升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加重发热。大面积烧伤患者需静脉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避免饮用含糖饮料,可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鲜榨果汁帮助修复。
4、药物治疗
对乙酰氨基酚片可用于控制中低度发热,严重感染时需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创面疼痛明显者可短期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合并真菌感染需联用氟康唑胶囊。
5、就医评估
出现持续高热、寒战、意识模糊等脓毒症表现时需急诊处理。三度烧伤或烧伤面积超过体表面积10%应转入烧伤专科。进行血常规、创面分泌物培养等检查明确感染源。
烧伤后需每日测量体温3次,记录波动情况。饮食选择高蛋白流质如牛奶、鱼汤,补充复方维生素B片促进愈合。恢复期避免日光直射创面,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若发热伴随创面渗液增多或异味,应立即复查创面情况并调整抗感染方案。保持环境通风清洁,接触创面前严格手部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