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手术后鼻子不通气属于常见现象,通常与术后肿胀、血痂堵塞或黏膜修复有关,多数在1-2周内逐渐缓解。若持续超过1个月或伴随剧烈疼痛、出血,需警惕感染或手术并发症。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鼻腔黏膜会因手术创伤出现充血肿胀,导致暂时性通气不畅。此时鼻腔内填塞的止血材料也可能压迫鼻道,影响空气流通。术后3-5天医生会取出填塞物,但黏膜修复过程中分泌的炎性渗出物与血痂可能黏附在鼻腔,需通过生理盐水冲洗和局部用药促进排出。部分患者因瘢痕体质或术中软骨处理不当,可能出现鼻中隔血肿或粘连,表现为持续性鼻塞,需通过鼻内镜复查明确原因。
极少数情况下,手术矫正不足或继发鼻甲肥大可能造成长期通气障碍。若术后鼻腔结构异常导致气流动力学改变,可能引发空鼻综合征,表现为鼻腔干燥伴阻塞感。这类情况需通过CT或鼻阻力检查评估,必要时行二次手术修复。术后严格避免用力擤鼻、碰撞鼻部,防止移位的软骨支架错位影响愈合。
术后应遵医嘱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控制黏膜水肿,配合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保持湿润。睡眠时抬高床头有助于减轻充血,避免辛辣食物和高温环境以减少血管扩张。若出现黄色脓性分泌物、发热或鼻梁塌陷,提示可能存在感染或软骨吸收,须立即返院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