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内陷可通过观察乳头形态、按压乳晕、牵拉测试等方法判断。乳头内陷可能由先天发育异常、乳腺导管缩短、炎症或肿瘤等因素引起,轻度内陷可通过手法矫正,重度需手术干预。
观察乳头形态是初步判断方法。自然状态下乳头未突出于乳晕平面或向内凹陷,可能为内陷。部分女性仅在寒冷刺激或衣物摩擦时出现暂时性回缩,属于生理性变化。先天性乳头内陷多因乳腺导管发育异常导致纤维组织挛缩,青春期乳房发育后症状显现。哺乳期女性可能因乳腺炎继发导管周围粘连,表现为单侧突发性内陷伴红肿疼痛。
按压乳晕区可评估内陷程度。用拇指和食指轻压乳晕边缘,正常乳头会突出,内陷者可能完全无反应或短暂突出后回缩。二度内陷表现为受压后乳头可被挤出但无法维持突出状态,三度内陷则完全无法挤出。乳腺癌引起的内陷常伴有皮肤橘皮样变、无痛性肿块等体征,需通过乳腺超声或钼靶检查鉴别。
牵拉测试适用于评估组织弹性。轻柔牵拉乳头时,纤维化程度较轻者能被拉出并短暂保持位置,严重纤维粘连者牵拉阻力明显且立即回缩。产后女性出现乳头内陷伴泌乳障碍时,需排查乳腺导管扩张症或浆细胞性乳腺炎。外伤或手术史导致的瘢痕挛缩型内陷,通常伴有局部皮肤质地改变。
建议日常选择宽松透气内衣避免压迫,哺乳期女性需保持乳头清洁防止感染。发现乳头突然内陷伴溢液、皮肤改变时,应及时至乳腺外科就诊排查病理性因素,禁止自行暴力牵拉矫正。先天性内陷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乳头矫正器,妊娠前完成矫正有助于后续哺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