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内肿瘤显微切除术中椎板解剖学复位技术的应用
时间:2022.01.12 15:00 作者:成都宝芝堂中医馆
成都宝芝堂中医馆
时间:2022.01.12 15:00 作者:成都宝芝堂中医馆
椎管内肿瘤显微切除术中椎板解剖学复位技术的应用
椎管内肿瘤也称脊髓肿瘤,包括发生于脊髓本身及硬脊膜、神经根、血管、脂肪等椎管内与脊髓临近的各种组织的原发性肿瘤或转移性肿瘤的总称。原发性椎管内肿瘤的年发病率为2.5-10/10万人口。椎管内肿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20-50岁多见。椎管内肿瘤包括硬膜外肿瘤,髓外硬膜下肿瘤,髓内肿瘤。与颅内肿瘤病理性质不同,椎管内肿瘤以良性多见,手术全切后预后良好。目前的常规手术方法为后方中线入路、椎板下剥离椎旁肌及韧带、病变椎板及上下椎板双侧切除以显露肿瘤。传统手术广泛破坏脊柱后方的皮肤、皮下组织、肌肉、棘上韧带、棘突间韧带、棘突、双侧椎板、小关节及部分小关节囊等。这一传统手术方式已经应用了数十年,效果肯定。但不仅手术创伤大,而且术后可能出现脊柱不稳,疼痛及脊柱活动度受限等并发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王忠
随着CT、MRI等现代影像学检查技术的进步,对椎管内病变的诊断日益精确,在术前可做到精确的三维立体诊断,这为手术精确定位提供了保障,微创脊柱外科理念已贯彻于椎管内肿瘤手术中。
目前我科在椎管内肿瘤治疗方面,采用显微手术全切椎管内肿瘤。同时微型磨钻从椎板狭部磨一窄沟整块取下椎板棘突复合体,再应用显微技术充分切除肿瘤,切除肿瘤后再将椎板棘突复合体复位、回植、椎管成型方法治疗椎管内原发性肿瘤,采用新的椎板棘突复位技术来代替传统的广泛的脊柱后部结构切除的手术方法。与常规开放手术相比,微创手术提供充分视野,而且对脊髓、神经根、血管等组织损伤较小,尽可能地保留了内源性稳定系统,极大减少了对脊柱生物力学的改变,术后脊柱稳定性得到维持,进而防止脊柱退变性改变,棘突韧带复合体得以保留,脊柱后方动力性稳定结构得以维持(保留了韧带-神经-肌肉神经反射系统,有利于腰背部活动的精细调节);棘突韧带复合体的存留,防止或减少了椎板切除膜的形成,避免或缓解了其对脊髓及神经根的压迫;手术操作简单,对机体损伤少;可满足不同长度瘤体的切除,椎板回植长短无明显限制。减少脊柱后突畸形以及脊髓与肌肉组织的粘连,达到解剖复位,更接近生理状态,手术有效,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同时由于术后护理容易,术后病人恢复快,减少长期并发症,减轻病人痛苦,减少病人住院时间,减轻患者负担,有良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上一篇: 腹膜后肿瘤对神经组织的损伤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