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公布】类风湿关节炎伴高血压:日常护理的关键之处【成都附大类风湿医院】
时间:2025.08.05 09:35 作者:成都附大强直类风湿骨科医院
时间:2025.08.05 09:35 作者:成都附大强直类风湿骨科医院
类风湿关节炎与高血压看似是两种独立的疾病,却可能在体内形成“恶性循环”:类风湿的慢性炎症会损伤血管内皮,升高血压;而高血压会加重关节周围血管负担,影响类风湿的恢复。因此,这类患者的日常护理需要兼顾两者,从细节处降低双重风险。
一、用药管理:避开“冲突点”,确保安全有效
类风湿关节炎和高血压都需要长期用药,而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影响,这是护理的重中之重。首先要严格遵医嘱用药,绝不能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比如,类风湿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可能导致水钠潴留,间接升高血压,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血压影响较小的品种(如塞来昔布),并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降压药的选择也需兼顾关节健康,某些利尿剂可能引起电解质紊乱,加重关节肌肉乏力,而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则相对安全,具体方案需由医生根据病情调整。其次要做好用药记录,建议准备一个笔记本,记录每天的用药时间、剂量以及血压数值、关节疼痛程度。复诊时携带记录,方便医生评估药效并调整方案。还要注意观察药物不好作用:比如降压药可能导致头晕,此时起身或改变姿势时需放慢速度,避免摔倒;类风湿药物可能影响肝肾功能,若出现恶心、黄疸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二、饮食调节:兼顾“抗炎”与“控压”,双管齐下
饮食对两种疾病都有直接影响,需遵循“低炎、低盐、均衡”的原则。限制盐分摄入是控压的核心,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约一啤酒瓶盖),同时避免隐形盐(如酱油、腌制品、加工肉)。可以用香料(如姜、蒜、柠檬汁)代替部分盐调味,既减少钠摄入,又能增添风味。增加抗炎食物对类风湿有益,比如深海鱼(三文鱼、沙丁鱼)富含Omega-3脂肪酸,能减轻关节炎症;深色蔬菜(菠菜、西兰花)和水果(蓝莓、樱桃)含抗氧化物质,可缓解氧化应激对血管和关节的损伤。但需注意,某些高钾水果(如香蕉、橙子)若过量食用,可能对肾功能不佳的高血压患者造成负担,需根据医生建议调整。控制总热量与体重也很关键,肥胖会同时加重关节负担和血压升高风险。建议选择全谷物(燕麦、糙米)、低脂蛋白(鸡胸肉、豆腐),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如蛋糕、油炸食品)。烹饪方式以蒸、煮、炖为主,减少油炸、红烧,既能保留营养,又能避免摄入过多脂肪。
三、运动与作息:适度活动强体质,规律作息稳病情
合理运动能同时改善关节功能和血压,但需把握“温和、适度”的原则。选择低冲击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游泳(水温适宜时),这些运动既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压,又不会过度磨损关节。运动时间以每天20-30分钟为宜,每周3-5次,避免在血压高峰时段(如清晨)或关节疼痛明显时运动。运动前需充分热身,比如活动手腕、脚踝、膝关节,做5-10分钟的拉伸;运动后若关节出现轻微酸痛,可冷敷15分钟缓解,若疼痛持续超过1小时,说明运动过量,需减少强度。同时要避免某些动作:如负重深蹲、剧烈跑跳可能加重关节损伤,快速转身、低头弯腰可能导致血压波动,需格外注意。规律的作息对控制血压和关节炎症同样重要。建议每天固定时间入睡和起床,保证7-8小时睡眠,熬夜会导致血压升高、免疫力下降,加重类风湿症状。睡前1小时避免使用电子产品,可听轻柔音乐或温水泡脚(水温不超过40℃,时间15分钟左右),帮助放松身心。此外,要保持情绪稳定,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会同时诱发血压升高和关节疼痛,可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方式调节。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高血压的护理,本质是在两种疾病的“交叉点”找到平衡。做好用药管理、饮食调节、运动与作息安排,不仅能控制血压、缓解关节症状,还能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记住,细微的日常调整积累起来,就能为身体筑起一道坚实的“防护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