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郭志超医生孩子多动症:警惕异常行为,及时就医干预,守护孩子未来
时间:2025.04.11 09:07 作者: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
时间:2025.04.11 09:07 作者: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
在孩子成长的旅程中,家长们满心期许,盼望着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在学习与生活的舞台上绽放光彩。然而,有一种悄然潜伏的病症——多动症,正如同隐藏在暗处的“窃贼”,可能在不经意间偷走孩子美好的未来。
注意力涣散的日常写照:在课堂上,多动症孩子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无形干扰的世。他们的目光很难长时间聚焦在黑板或老师身上,眼神时常游离,被窗外飞过的小鸟、教室角落的小动静吸引。做作业时,这种注意力不集中的状况更是凸显。原本半小时能完成的作业,他们可能要花费两三个小时,还频繁出错,一会儿被桌上的小物件吸引摆弄起来,一会儿又走神发呆,心思完全不在作业内容上。在日常生活中,也常丢三落四,忘记带课本、作业,甚至刚放下的东西转眼就记不起放在哪里。
过度活跃的身体语言: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但多动症孩子的多动程度远超常人。在座位上,他们像是屁股下有钉子,根本坐不住,不停地扭来扭去,手脚小动作不断,不是踢前面的椅子,就是在桌子下面摆弄文具。课间休息时,别的孩子可能只是适度活动,而他们却如同脱缰的野马,在教室里横冲直撞,大声喧哗,难以安静片刻。即使在需要安静的图书馆、电影院等场所,他们也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制造出各种噪音,影响他人。
冲动行事的行为模式:在与小伙伴玩耍时,多动症孩子缺乏等待和轮流的耐心。玩游戏时,他们可能直接抢夺其他孩子手中的玩具,不遵守游戏规则,急于求成。在课堂上,老师的问题还没问完,他们就迫不及待地大声回答,经常打断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发言,完全不顾及场合和他人感受。做决定时,也是瞬间拍板,不经过任何思考,比如看到喜欢的玩具,立刻就要买,不会考虑家里是否已经有类似的,或者当前是否适合购买。
学业之路荆棘丛生:由于注意力难以集中,多动症孩子在学习新知识时困难重重。课堂上错过老师讲解的关键知识点,课后做作业又效率低下,错误百出。长期如此,学习成绩必然一落千丈。从小学开始,成绩就逐渐落后于同龄人,随着年级升高,课程难度加大,知识体系越发复杂,他们的学习困难也日益加剧。许多孩子因为跟不上学习进度,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学情绪,这不仅影响当前的学业成绩,还可能导致未来升学受阻,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进而严重限制职业发展的可能性。
社交世陷入孤立:他们冲动、多动的行为很容易让同伴们敬而远之。在学校,其他孩子觉得和他们一起玩耍充满困扰,因为他们不遵守游戏规则,过于吵闹,难以合作。久而久之,多动症孩子会发现自己被孤立在集体活动之外,缺乏朋友。这种社交上的孤立状态,不仅让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变得孤独,还会影响他们社交能力的发展,使他们不懂得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如何融入团队。这种社交缺陷会延续到成年后的职场和社交场合,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处处碰壁。
心理健康蒙上阴霾:长期在学习和社交方面遭遇挫折,多动症孩子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指责以及同伴的嘲笑。这些负面评价如同沉重的石块,不断打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久而久之,孩子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同时,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也可能随之而来,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这些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和治疗,将会伴随孩子一生,降低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行为偏差风险骤增:随着年龄增长,如果多动症没有得到有效治疗,孩子冲动和多动的行为会更难控制。在青少年时期,他们更容易出现违纪行为,如逃学、打架斗殴等。研究表明,多动症患者在青少年时期出现品行障碍的几率比正常孩子高出数倍。如果这种行为偏差得不到纠正,可能会进一步发展,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给孩子的未来带来无法挽回的灾难。
家庭与学校的紧密观察: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做个细心的观察者。留意孩子写作业时的专注程度、玩耍时的行为表现以及与家人互动的状态。一旦发现孩子频繁出现多动症的异常行为,且持续时间较长,就应提高警惕。同时,老师在学校也扮演着重要角色。老师每天与孩子相处时间长,能够全面观察孩子在课堂和课间的行为。如果发现孩子在课堂上分心、多动,或者与同学交往存在问题,应及时与家长沟通,家校携手,共同关注孩子的情况。
专业诊断精准定位:一旦怀疑孩子有多动症,家长务必尽快带孩子前往专业医疗机构,如儿童医院的心理科、精神专科医院等进行评估诊断。医生会详细询问孩子的病史,了解孩子从出生到现在的发育情况、生活习惯等。同时,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身体疾病。此外,还会运用专业的心理测评工具,如儿童行为量表(CBCL)、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评定量表等,从多个维度评估孩子的行为和心理状态,从而准确判断孩子是否患有多动症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
综合干预点亮希望
药物治疗的科学助力:对于确诊多动症的孩子,药物治疗是一种重要手段。常用药物如哌甲酯、托莫西汀等,能够调节大脑神经递质的平衡,有效改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等症状。药物治疗需严格遵循医嘱,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年龄、体重和病情变化,精准调整药物剂量,确保治疗效果的同时,将药物副用控制在小范围内。
心理行为治疗的心灵滋养:心理行为治疗在多动症治疗中同样不可或缺。行为矫正通过奖励良好行为、纠正不良行为,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行为模式。认知行为治疗则侧重于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学会控制情绪和行为。家长培训也至关重要,教导家长如何在家中与多动症孩子有效沟通、进行行为管理,为孩子营造一个理解、支持的家庭环境。
多方协作共筑未来:将药物治疗、心理行为治疗与学校干预、生活方式调整相结合,形成综合治疗体系,往往能取得佳效果。学校可以为多动症孩子提供特殊支持,如调整座位,让孩子远离干扰源;安排个别辅导,帮助孩子弥补知识漏洞。家长要注重孩子的饮食营养均衡,保证充足睡眠,鼓励孩子进行适量运动,如跑步、游泳等,这些都有助于改善孩子的症状,为孩子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多动症并非不可战胜的“恶魔”,只要家长、老师提高警惕,及时发现孩子的异常行为,尽早带孩子就医,并积极配合专业治疗,就一定能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守护他们的美好未来,让孩子重新踏上充满阳光与希望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