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资讯 > 孩子总动手打人,是 “熊” 还是病?重庆陈勤华医生告诉家长必知的真相!

孩子总动手打人,是 “熊” 还是病?重庆陈勤华医生告诉家长必知的真相!

时间:2025.05.05 16:32 作者: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

当孩子突然挥拳打向小伙伴,或是愤怒时摔东西、推搡家人,很多家长反应是“没家教”“脾气差”。但你是否想过,这些看似“熊孩子”的行为背后,可能藏着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健康信号?尤其当孩子频繁出现攻击性行为,还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等表现时,家长们要警惕:这或许不是简单的调皮,而是多动症在“作祟”。

一、行为失控:多动症孩子的“情绪困局”

多动症,全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并非单纯的“多动”这么简单。这类孩子大脑中负责控制情绪和行为的区域,就像失去了精准的导航系统,导致他们难以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冲动。在普通孩子眼中微不足道的小事,比如玩具被抢、游戏规则被打乱,都可能成为多动症孩子情绪爆发的导火索。

由于无法像同龄人那样用语言准确表达内心的不满、委屈或焦虑,他们常常选择用肢体动作来释放情绪。这种打人、推搡等攻击性行为,本质上是他们在向外界发出求救信号——“我太难受了,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就像被迷雾笼罩的小船,他们急需家长的引导,才能找到情绪的出口。

二、不是“故意使坏”,而是“身不由己”

很多家长会疑惑:为什么孩子明明知道打人不对,却屡教不改?这是因为多动症孩子的大脑存在“执行功能缺陷”。简单来说,他们就像一辆刹车失灵的汽车,虽然知道要停下,却很难及时控制自己的行为。

即使在情绪平静时,孩子也明白打人是不对的,但当情绪突然失控,大脑中的“刹车装置”根本来不及反应。这种“身不由己”的状态,会让孩子陷入深深的自责和挫败感中。长期如此,不仅会影响孩子的社交关系,还可能让他们产生自卑心理,陷入恶性循环。

三、破解“暴力密码”,科学引导有方法

1.面对多动症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家长首先要摒弃“打骂教育”。

因为惩罚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还会让孩子感受到更多的否定和压力,加剧情绪失控。相反,家长需要保持冷静,用平和的语气告诉孩子:“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但打人会让别人受伤,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表达。”

2.帮助孩子识别情绪。

家长可以通过绘本、故事等方式,教会孩子认识不同的情绪,比如愤怒、委屈、害怕等。当孩子能够准确说出自己的感受时,就迈出了管理情绪的一步。同时,要为孩子提供替代攻击行为的方式,例如教他们在生气时深呼吸、去安静的角落冷静,或是用语言表达需求。

3.规律的生活作息。

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能帮助孩子稳定情绪,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每日作息表,让生活充满秩序感。

四、及时干预,为孩子点亮成长明灯

如果孩子的攻击性行为频繁出现,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交,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评估。专业医生会通过全面的检查和评估,给出科学的干预方案。早期干预不仅能有效改善孩子的行为问题,还能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

孩子的每一次“出格”行为,都是在向家长传递内心的需求。当我们放下偏见和指责,用理解和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就能帮助孩子走出情绪的困境。别让误解耽误孩子的成长,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从读懂他们的行为开始。如果您对孩子的行为表现还有疑虑,欢迎带孩子前来咨询,助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 重庆余更生主任:孩子骨龄偏小可以不干预吗?

下一篇: 孩子长不高或突然疯长?重庆看长高胡雪萍医生给家长的这份指南请收好

推荐医生

热门文章

在线咨询 根据病情快速匹配专家 免费预约 免费预约,快速就诊 就诊指南 一对一指导,放心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