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儿科医生刘娅:孩子身高不达标?教你5个信号识别‘矮小症’早期症状
时间:2025.05.14 10:49 作者: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
时间:2025.05.14 10:49 作者: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身高发育一直是家长们密切关注的重点。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拥有理想的身高,然而,有些孩子的身高却不尽如人意,甚至可能存在矮小症的风险。矮小症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外貌形象,还可能对其心理健康和未来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及时发现并干预至关重要。今天,就来教大家通过5个信号识别矮小症的早期症状。
生长速度缓慢
生长速度是判断孩子身高发育是否正常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3岁以下儿童每年生长速度低于7厘米,3岁至青春期前低于5厘米,青春期低于6厘米,就可能是矮小症的信号。家长们可以定期给孩子测量身高,并绘制生长曲线。如果发现孩子的生长曲线明显低于同龄人,或者生长速度持续放缓,就需要引起重视了。
例如,小明在幼儿园时期身高一直处于中等水平,但上小学后,他的身高增长速度逐渐变慢。其他同学每年都能长高5、6厘米,而小明每年只长3厘米左右。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小明的妈妈发现了这个问题,并带他去医院检查,终确诊为矮小症。
体型偏瘦或偏胖
有些矮小症儿童身体瘦弱、食欲不佳,而有些儿童则可能体重超重。这与生长激素分泌异常或其他潜在的疾病影响代谢有关。体型的异常往往容易被家长忽视,认为孩子只是“吃多了”或“挑食”。但实际上,这可能是矮小症的早期表现之一。
以小红为例,她从小就胃口不好,吃得很少,身体也一直瘦瘦小小的。家长以为她只是消化不好,没太在意。直到小红上了初中,身高明显比同龄人矮很多,家长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经过检查,发现小红的矮小与生长激素缺乏以及营养吸收不良有关。
骨骼发育异常
儿童身材上下比例不协调,有X型腿、O型腿、鸡胸、漏斗胸,以及囟门延迟闭合等情况合并矮小,要及早进行干预。骨骼发育异常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外观,还可能影响其运动功能和身体平衡。这些症状可能是由于骨骼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导致骨骼结构和形态出现异常。
比如,小刚走路时双腿向外弯曲,呈现O型腿的症状,而且身高也比同龄人矮。家长带他去医院检查后,发现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吸收不良,进而影响了骨骼发育,同时还伴有生长激素分泌不足的问题,终导致了矮小症。
第二性征发育异常
在青春期,矮小症患儿可能出现第二性征过早或过晚的情况。女孩乳房发育过早或过晚,男孩睾丸、阴茎发育异常,这可能会影响终身高。第二性征的发育与性激素的分泌密切相关,而性激素又与生长激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孩子的身高发育。如果第二性征发育出现异常,很可能意味着内分泌系统出现了问题,进而影响身高。
像小莉,她14岁了,周围的女同学都已经开始乳房发育,而她却没有任何迹象,身高也比同龄人矮。家长带她去医院检查后,发现她的性激素水平偏低,骨龄也落后于实际年龄,终被诊断为矮小症。
心理行为异常
部分矮小症儿童由于身高问题,可能出现自卑、内向、抑郁等,在社交中出现退缩行为,不愿与同龄儿进行交流、玩耍。心理问题往往是矮小症带来的间接影响,但却同样不容忽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自己的外貌越来越关注,如果因为身高问题而受到他人的嘲笑或歧视,很容易产生心理负担,影响心理健康。
比如,小强因为身材矮小,在学校经常被同学嘲笑,渐渐地,他变得越来越内向,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学习成绩也受到了影响。家长发现后,及时带他去看了心理医生,并对他的身高问题进行了检查和治疗。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以上5个信号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都应该及时带孩子去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身高、体重测量,骨龄检测,生长激素水平测定等,以明确是否患有矮小症,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是帮助孩子摆脱矮小症困扰,实现理想身高的关键。让我们一起关注孩子的身高发育,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