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资讯 > 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褚福镇:孩子频繁清嗓子却没感冒?可能是抽动症!如何识别与应对?

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褚福镇:孩子频繁清嗓子却没感冒?可能是抽动症!如何识别与应对?

时间:2025.07.05 09:24 作者: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让人心焦的健康问题。近期,不少家长反映,孩子频繁清嗓子,可并没有感冒、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的迹象,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事实上,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儿童抽动症在作祟。下面,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如何识别抽动症,以及当孩子出现相关症状时该如何应对。

一、区分普通清嗓子与抽动症清嗓子

日常生活中,孩子偶尔清嗓子是正常现象,可能是因为嗓子有点干,或者有少量分泌物。但如果孩子频繁清嗓子,且没有感冒、过敏等常见诱因,那家长就要提高警惕了。

普通清嗓子往往是偶发的,在喝水、调整环境湿度后可能会缓解,而且不会伴随其他异常表现。而抽动症导致的清嗓子,具有以下特点:

反复且频繁:一天中可能会多次出现,频率较高,甚至每分钟都会有几次清嗓动作。

不自主:孩子无法控制这种清嗓行为,即使家长提醒,也只能短暂停止,很快又会重复。

伴随其他症状:除了清嗓子,还可能伴有眨眼、皱眉、吸鼻子、耸肩、点头等运动性抽动症状,或者发出干咳、“哼哼”等其他异常声音。

二、抽动症的其他常见症状表现

(一)运动性抽动

面部抽动:频繁眨眼是很多抽动症孩子早期较为明显的症状,还可能出现挤眉弄眼、咧嘴、噘嘴等动作。比如,有些孩子会快速地眨动双眼,让人感觉眼睛好像不舒服一样,但实际上眼部并没有实质性病变。

颈部抽动:常见的有点头、摇头、扭脖子等。有的孩子会不自觉地频繁点头,自己却意识不到,而且这种动作在注意力集中时可能会更明显。

肢体抽动:甩手、踢腿、抖腿、握拳等也是抽动症的表现。在课堂上,可能会出现孩子突然踢腿或者不受控制地抖动手臂,影响正常学习秩序。

(二)发声性抽动

除了清嗓子,还可能出现其他发声异常,如干咳声、吸鼻子发出的“哼哼”声,更严重的还会出现重复别人的话(模仿言语)、说脏话(秽语)等复杂发声性抽动。

三、抽动症的诱发因素

(一)遗传因素

抽动症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研究发现,如果家族中有亲属患有抽动症或其他神经精神疾病,那么孩子患抽动症的风险会比普通孩子高出不少。

(二)心理因素

孩子学习压力过大、家庭关系紧张、遭受重大生活事件(如搬家、亲人离世等)或受到惊吓等,都可能诱发抽动症。比如,家庭中父母经常争吵,孩子长期处于焦虑、紧张的情绪状态下,就容易出现抽动症状。

(三)环境因素

长期接触电子产品,如手机、电脑、电视等,可能会影响孩子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此外,环境污染、食物添加剂(如人工色素、防腐剂等)也可能与抽动症的发生有关。

(四)免疫因素

部分孩子在患感冒、扁桃体炎等感染性疾病后,免疫系统可能会出现异常,进而诱发抽动症。这种情况被称为自身免疫性神经精神障碍相关的儿童抽动症。

四、家长如何应对孩子的抽动症

(一)保持冷静,给予理解

当发现孩子有抽动症症状时,家长首先要保持冷静,切不可过度惊慌或指责孩子。要明白,抽动症不是孩子的错,他们也不想出现这些症状,过度的指责只会让孩子更加紧张,从而加重抽动症状。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理解和关爱,让孩子知道无论发生什么,父母都会支持他们。

(二)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一旦怀疑孩子患有抽动症,应尽快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的儿科、儿童神经科或发育行为科就诊。医生会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孩子症状出现的时间、频率、加重或缓解因素等)、进行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如脑电图、头颅CT等,排除其他疾病导致的类似症状),来明确孩子是否患有抽动症以及抽动症的严重程度。

(三)配合治疗,坚持干预

如果孩子被确诊为抽动症,家长要积极配合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治疗抽动症通常采用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行为疗法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来控制抽动症状。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一定要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能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

心理治疗:帮助孩子正确认识抽动症,缓解因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比如通过认知行为疗法,让孩子学会放松,减少紧张情绪对抽动症状的影响。

行为疗法:如采用正性强化法,当孩子抽动症状减少时,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增强孩子控制抽动的信心和能力。

(四)调整生活方式

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一般7-12岁的孩子每天应保证10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减少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含有添加剂较多的零食的摄入;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如跑步、跳绳、游泳等,增强体质,同时也有助于缓解压力和不良情绪。

五、预防抽动症,从日常做起

虽然抽动症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家长可以从以下方面做好预防工作:

关注心理健康: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避免孩子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环境中。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予支持和帮助。

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限制孩子每天使用手机、电脑、电视等电子产品的时间,一般建议每天不超过1-2小时,避免电子产品对孩子神经系统的不良影响。

增强免疫力:鼓励孩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增强身体免疫力,减少感染性疾病的发生,从而降低因免疫因素诱发抽动症的风险。

孩子频繁清嗓子却没有感冒,有可能是抽动症的信号。家长们要细心观察孩子的日常表现,掌握识别抽动症的方法,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并正确应对。同时,做好预防工作,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提示:本文内容仅供科普参考,具体需由专业医生评估,建议及时就医,避免自行判断延误干预时机。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 重庆儿科周涛主任:中医可以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导致的矮小吗?

下一篇: 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郭志超:孩子总清嗓子不感冒?警惕抽动症早期症状!家长必看

推荐医生

热门文章

在线咨询 根据病情快速匹配专家 免费预约 免费预约,快速就诊 就诊指南 一对一指导,放心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