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米熊祁彬主任:孩子小时候发音不准,长大了就好了吗?
时间:2025.07.18 16:42 作者: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
时间:2025.07.18 16:42 作者: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
孩子小时候发音不准,是否长大后会自然好转,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结合具体原因和情况来判断。以下从常见原因、可能的发展趋势及应对建议三个方面详细说明:
生理发育尚未成熟
幼儿的口腔肌肉(如舌头、嘴唇)、声带、听觉系统等仍在发育中,对发音器官的控制能力较弱,可能出现“把‘哥哥’说成‘得得’”“把‘飞机’说成‘飞鸡’”等情况。这是多数孩子在语言发展初期的正常现象。
随着年龄增长(通常3-4岁后),发音器官逐渐成熟,控制能力增强,很多音会自然纠正。
语言环境影响
若家长或周围人本身发音不标准(如方言影响),孩子可能模仿错误发音;
语言输入不足(如缺乏交流、过度依赖电子产品)也可能导致发音练习不足,影响准确性。
病理因素
听力障碍:听不到或听不清正确发音,会直接导致模仿错误(如先天性耳聋未及时干预);
口腔结构异常:如舌系带过短(舌头无法灵活运动)、唇腭裂、牙齿发育异常等,会阻碍正常发音动作;
神经系统问题:如语言发育迟缓、自闭症谱系障碍等,可能伴随发音困难。
观察年龄与发音进步
2-3岁:发音不准较常见,重点看是否有进步(如每月能多发出几个正确的音);
4-5岁:若仍有大量音发错(如辅音“g/k”“zh/ch/sh”不分),或外人难以理解其表达,需警惕异常;
6岁以上:基本应能清晰表达,若仍存在明显发音问题,建议及时检查。
排查病理因素
对声音反应迟钝(怀疑听力问题);
舌头无法伸出嘴唇外、舌尖不能上翘(可能舌系带问题);
语言理解能力差(如听不懂简单指令)、社交互动少(可能发育问题)。
若孩子同时伴随以下情况,需尽快就医:
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家长说标准普通话,放慢语速、清晰发音,多与孩子对话(如描述日常活动、读绘本);
避免过度纠正(以免孩子产生挫败感),而是用正确发音重复孩子的话(如孩子说“吃‘西’瓜”,家长回应“对,我们在吃西瓜”);
减少电子产品使用,增加面对面交流和发音练习(如玩“发音游戏”:模仿动物叫声、说绕口令等)。
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若怀疑病理因素,先到儿科、耳鼻喉科(查听力、口腔结构)、发育行为科排查;
排除病理问题后,若发音仍无改善,可咨询语言治疗师(言语病理学家),通过专业训练纠正发音习惯。
多数孩子因生理发育导致的发音不准会随年龄增长自然好转,但如果存在病理因素、语言环境不良或超过正常年龄仍无改善,就需要干预。家长应密切观察,及时区分“正常发育过程”和“异常问题”,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避免因延误干预影响孩子的语言能力和社交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