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段成美医生:顺从抑郁症患者是有帮助的吗
时间:2025.07.29 15:21 作者: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
时间:2025.07.29 15:21 作者: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
当孩子陷入抑郁情绪时,许多家长的反应是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避免冲突——"不想上学?那在家休息吧""不想吃饭?那就点外卖""整天关在房间?那就别打扰他"。这种看似"体贴"的顺从,短期内或许能缓解孩子的焦虑,但长期可能让抑郁状态更加固化。
过度顺从的隐患:抑郁的"舒适陷阱"
抑郁的核心症状之一是动力丧失(对事物失去兴趣、回避社交、拒绝改变)。如果家长一味迁就,孩子可能会:
强化逃避行为(如长期辍学、昼夜颠倒),使恢复更困难;
产生自我否定("爸妈都放弃要求我了,我果然没用");
错失干预窗口期,让抑郁情绪逐渐演变为习惯性退缩。
比顺从更重要的:有边界的陪伴
真正的支持不是无条件让步,而是在接纳情绪的同时,gently(温和地)推动改变:
区分"情绪"和"行为"
允许孩子表达痛苦("我知道你现在很累"),但不纵容放弃("我们可以一起想想怎么调整作息")。
设定小行动目标
如果孩子拒绝上学,可以先尝试"每天出门散步10分钟";
如果不想吃饭,协商"至少喝一碗粥+一个鸡蛋"。
用陪伴代替妥协
孩子回避社交时,家长可以坐在旁边安静地看书,而非放任其全天刷手机;
逐步引导孩子参与简单的家庭活动(如一起整理书桌、浇花)。
警惕"虚假的顺从":你的疲惫也是信号
许多家长在长期照顾中会精疲力竭,甚至产生"只要他别发脾气,怎样都行"的心态。这种隐忍的顺从可能让孩子感受到更深的不安("爸妈其实也拿我没办法")。必要时,家长要寻求其他家庭成员或专业心理支持,先照顾好自己。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和建议的依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请到儿科医院,以医生面诊、建议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