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资讯 > 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刘娅:孩子熬夜不长个?调整睡眠是关键

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刘娅:孩子熬夜不长个?调整睡眠是关键

时间:2025.08.23 10:12 作者: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

不少家长发现,自家孩子明明营养跟上了,运动也没少,可身高就是比同龄孩子矮一截——其实问题可能出在“熬夜”上。儿科内分泌学研究显示,生长激素的分泌与睡眠深度、睡眠时长密切相关,孩子长期熬夜,会直接影响生长激素分泌,进而拖慢长高节奏。想要孩子抓住身高潜力,科学调整睡眠是关键。

一、先明确:熬夜为什么会让孩子“长不高”?核心在生长激素的“分泌规律”

很多家长以为“只要睡够时间,熬夜补觉也能长高”,但生长激素的分泌有严格的“昼夜节律”,熬夜会直接错过分泌高峰:

分泌高峰在夜间,且依赖深度睡眠:生长激素并非“睡着就分泌”,而是在孩子进入深度睡眠后1-2小时达到一个分泌峰值(占夜间分泌总量的70%以上),第二个小高峰则在凌晨4-5点,同样需要深度睡眠触发。如果孩子熬夜到11点后入睡,即使第二天补觉,也会错过“黄金分泌窗口”——就像“错过饭点再吃,也补不上正餐的营养”,夜间生长激素的缺失,白天补不回来。

熬夜会缩短深度睡眠时长:孩子入睡越晚,睡眠周期越容易紊乱,深度睡眠占比会大幅减少。比如正常9点入睡的孩子,深度睡眠能占夜间睡眠的25%-30%;而凌晨1点入睡的孩子,深度睡眠可能只剩15%,生长激素分泌量会直接减少30%以上,长期下来,身高自然会受影响。

二、调整睡眠一步:按年龄定“入睡时间”,精准对接生长激素高峰

想要让生长激素高效分泌,关键不是“睡够多久”,而是“在分泌高峰前进入深度睡眠”(孩子进入深度睡眠需30-60分钟)。结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睡眠需求,建议这样规划入睡时间:

3-6岁幼儿:建议晚上8:30前入睡,保证9:30-10:30进入深度睡眠,精准对接一个分泌高峰;这个阶段孩子睡眠周期短,早入睡能减少夜间惊醒,延长深度睡眠时长。

7-12岁学龄儿童:建议晚上9:00前入睡,避免因作业、看电视拖延,确保10:00-11:00进入深度睡眠;此时孩子学业压力渐增,若熬夜写作业,可提前规划时间(如放学后先写作业),优先保证入睡时间。

13-16岁青少年:建议晚上10:00前入睡,确保11:00后进入深度睡眠;青少年生长激素总需求量更高,且学业压力大,需保证每天8-9小时睡眠,避免因熬夜导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白天精力差”的恶性循环。

三、调整睡眠的3个“关键细节”,比“早睡”更影响长高

除了固定入睡时间,这3个细节没做好,即使孩子早睡,生长激素分泌也会受影响:

睡前1小时远离电子屏幕:手机、电视、平板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褪黑素是帮助入睡、调节睡眠深度的关键激素)。建议睡前1小时关掉所有电子设备,换成亲子阅读、玩拼图等“低刺激活动”,帮孩子大脑进入“放松模式”,更快进入深度睡眠。

保持睡眠环境“黑暗安静”:光线会干扰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即使是小夜灯的微弱光线,也可能让生长激素分泌量减少10%-15%。建议孩子睡觉时拉严窗帘、关闭所有光源;同时避免卧室有噪音(如家人看电视、说话声音),可用轻柔的白噪音(如雨声、海浪声)帮助孩子维持深度睡眠。

睡前别吃太饱、别剧烈运动:睡前1小时内吃零食(尤其是甜食、油腻食物),会增加肠胃负担,导致孩子入睡困难、睡眠变浅;睡前剧烈运动(如跑跳、打球)会让孩子大脑兴奋,同样难以进入深度睡眠。建议睡前1.5小时完成晚餐,睡前1小时只做温和活动(如散步、拉伸)。

提醒:别用“熬夜补学习”换“身高遗憾”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熬夜多学一会儿,成绩能更好”,却忽视了“身高错过生长期就无法弥补”——孩子的身高增长主要集中在婴幼儿期和青春期,一旦青春期结束(骨骺线闭合),再想长高就难了。与其让孩子熬夜刷题,不如帮他规划好时间,用“高效学习+优质睡眠”兼顾成绩与身高。

如果孩子长期熬夜后,出现身高增长缓慢(每年长高不足5厘米)、白天精力差、情绪烦躁等情况,建议带孩子去儿科内分泌科检查,排除生长激素分泌不足等问题,及时干预。

提示:本文内容仅供科普参考,具体需由专业医生评估,建议及时就医,避免自行判断延误干预时机。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下一篇: 重庆小米熊蓝长安:当孩子哭着不去学校时,心理医生教你如何应对

推荐医生

热门文章

在线咨询 根据病情快速匹配专家 免费预约 免费预约,快速就诊 就诊指南 一对一指导,放心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