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祁彬医生:抽动症久治不愈、反复发作?这3点要避免
时间:2025.08.25 16:02 作者: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
时间:2025.08.25 16:02 作者: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
抽动症是一种以不自主肌肉抽动为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常见于儿童期。许多家长发现,孩子的抽动症状时轻时重,甚至长期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生活和学习。其实,抽动症的反复发作往往与日常管理中的疏漏密切相关。以下三点,是家长需要重点规避的“雷区”。
一、忽视心理支持,让孩子“孤军奋战”
抽动症的发作与心理压力密切相关。当孩子因抽动被同学嘲笑、被老师误解,或因成绩波动被家长批评时,焦虑、自卑等负面情绪会进一步加重症状。临床数据显示,超过60%的抽动症儿童存在情绪调节障碍。家长若只关注症状本身,而忽视孩子的心理需求,反而会形成“症状-压力-症状加重”的恶性循环。
正确做法:家长应主动与孩子沟通,倾听他们的感受,避免因抽动批评或过度关注;鼓励孩子通过运动、绘画等方式释放压力;与学校老师沟通,减少对孩子的歧视性关注,营造包容的成长环境。
二、放任不良生活习惯,削弱身体“抵抗力”
睡眠不足、饮食失衡、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等不良习惯,会直接削弱孩子的神经调节能力。例如,长期熬夜会干扰生长激素分泌,影响神经修复;含咖啡因的饮料、高糖零食可能刺激神经系统,诱发抽动;而长时间盯着屏幕则会导致视觉疲劳,间接加重症状。
正确做法:保证孩子每天9-12小时睡眠,睡前1小时避免使用电子设备;饮食以清淡为主,减少辛辣、油炸食品及含添加剂零食的摄入;鼓励孩子每天进行30分钟户外活动,如跳绳、打球等,促进神经功能协调。
三、家庭环境紧张,成为症状“催化剂”
家庭氛围对抽动症的影响不容忽视。父母频繁争吵、对孩子要求过高、过度保护等行为,都会让孩子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研究表明,家庭冲突是抽动症反复发作的重要诱因之一。
正确做法:家长需调整教育方式,避免将成绩作为单一的评价标准;保持家庭和睦,减少在孩子面前的争执;通过共同游戏、阅读等方式增进亲子关系,让孩子感受到安全感。
抽动症的康复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家长以耐心和智慧为孩子筑起保护屏障。避免上述三点误区,从心理支持、生活习惯和家庭环境三方面综合调整,才能帮助孩子逐步稳定症状,回归正常生活。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和建议的依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请到儿科医院,以医生面诊、建议为准。
上一篇: 重庆看身高:会影响孩子长个的原因都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