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米熊段成美教授:小学生在校园被欺凌怎么处理
时间:2025.09.05 15:29 作者: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
时间:2025.09.05 15:29 作者: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
小学生遭遇校园欺凌时,需通过及时制止、心理安抚、家校联动及长效预防四步处理,教大程度降低伤害并杜绝再次发生。
在短时间制止伤害是核心前提。教师或在场成年人发现欺凌行为时,应立即上前干预,将涉事学生分开并确认受害者身体状况。例如,若出现肢体冲突,需优先检查是否有外伤并送医处理;若为语言侮辱或排挤,需当场明确制止并强调“此类行为不可接受”。这一步的关键是让受害者感受到被保护,同时向施暴者传递“欺凌零容忍”的信号。
心理安抚与情绪疏导需同步跟进。受害者可能因恐惧、羞耻或自卑选择沉默,教师需通过温和沟通了解其真实感受。例如,用“我注意到你这两天不太开心,愿意和我聊聊吗?”等开放式提问引导倾诉,避免直接追问“是不是被欺负了?”引发抵触。同时联系学校心理老师进行专业干预,帮助受害者重建安全感;对施暴者则需探究行为动机,若因家庭暴力或情绪管理缺失导致,需联合家长制定行为矫正计划。
家校联动与责任界定是解决关键。学校应召开三方会议(校方、受害者家长、施暴者家长),客观陈述事件经过并出示证据(如监控录像、同学证言),避免偏袒或指责。双方家长需共同签署《反欺凌承诺书》,明确施暴者需当面道歉、接受行为规范教育,学校则需调整班级安排或加强校园巡查。若涉及严重身体伤害或长期欺凌,应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上报教育部门或公安机关。
长效预防机制需融入日常教育。学校应定期开展反欺凌主题班会、角色扮演活动,教会学生识别“起外号”“孤立同学”等隐性欺凌行为;设立匿名举报信箱,鼓励目击者勇敢发声;对高年级学生培训“同伴调解员”,通过同龄人干预减少冲突升级。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和建议的依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请到儿科医院,以医生面诊、建议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