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国内生长激素使用规范:听听儿科专家刘娅怎么说
时间:2025.09.06 10:33 作者: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
时间:2025.09.06 10:33 作者: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
在“身高焦虑”的当下,生长激素被部分家长视作孩子长高的“救命稻草”。然而,生长激素并非万neng的“增高神药”,其使用有着严格规范。为此,我们特别采访了多位国内知名儿科专家,为家长们厘清生长激素的正确使用方法。
生长激素不是“万neng增高药”,适用人群有严格限定
“生长激素本质上是由人体脑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对人体生长发育至关重要,但绝非人人适用。”在国内,生长激素主要用于治疗因内源性生长激素缺乏、分泌不足导致的生长障碍,如生长激素缺乏症患者。这类孩子由于自身无法分泌足够的生长激素,严重影响身高增长,通过外源性补充生长激素,可有效刺激骨骼生长,改善身高状况。
除生长激素缺乏症外,像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症(特纳综合征)、小于胎龄儿、特发性矮小症、SHOX基因缺陷等特定疾病的患儿,在符合相关医学指征的情况下,也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生长激素。但对于身高略低于同龄人,生长速率正常,且无任何疾病因素影响的健康儿童,盲目注射生长激素不仅无法实现增高目的,还可能带来诸多健康风险。
全面医学检查是用药前提,切勿盲目跟风
决定是否使用生长激素,需经全面且严谨的医学检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专家姓名2]指出:“家长一旦发现孩子身高明显低于同龄人,每年身高增长不足5厘米,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儿科或内分泌科就诊。”首先要进行详细病史询问,了解孩子出生时情况(如是否早产、低体重)、既往疾病史、家族身高情况等。
接着,一系列专业检查必不可少。骨龄检测能直观反映孩子骨骼发育程度,判断骨骺线是否闭合,只有骨骺线未闭合,生长激素才有可能发挥促生长作用;生长激素激发试验则通过药物刺激,检测孩子体内生长激素的分泌水平,评估是否存在生长激素缺乏;此外,还需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检测、颅脑MRI检查等,排查是否存在其他影响生长发育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颅内肿瘤等,只有综合各项检查结果,医生才能准确判断孩子是否符合生长激素使用指征。
规范用药与密切监测并行,保障安全与疗效
若孩子经诊断符合使用生长激素条件,后续用药规范及监测同样关键。生长激素需严格按照体重精准计算剂量,多采用皮下注射方式给药,每日或每周注射频次依具体药物剂型而定,家长务必严格遵医嘱执行,切不可擅自增减剂量或停药。“治疗期间,定期复诊是确保治疗安全有效的重要环节。”广州某知名儿童医院儿科专家[专家姓名3]提醒。一般每3个月需复查身高、体重,监测生长速率,评估治疗效果;同时要进行血糖、甲状腺功能、肝肾功能等血液指标检查,以及每半年一次的骨龄复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zuo用,如生长激素可能引发的血糖波动、甲状腺功能异常等,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禁忌人群绝不可用,规避严重健康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生长激素存在明确的使用禁忌。骨骺线已经闭合的孩子禁用生长激素,此时注射不仅无法长高,反而会导致骨骼过度生长,引发肢端肥大症等严重后果;患有活动性肿瘤、糖尿病控制不佳、严重全身感染等危重疾病的患者,也严禁使用生长激素,以免加重病情。另外,有肿瘤家族史、代谢类疾病家族史的儿童,在使用生长激素前需进行全面评估,权衡利弊,因为这类孩子使用生长激素后,可能存在诱发或加重相关疾病的风险。
儿科专家一致呼吁,家长应理性看待孩子身高问题,切勿盲目迷信生长激素的“增高”功效。在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保证均衡营养(如富含蛋白质、钙的食物)、充足睡眠(夜间10点前入睡,保证生长激素分泌高峰时段的睡眠质量)、适当运动(跳绳、篮球等纵向运动),远比盲目依赖生长激素更安全有效。若对孩子身高发育存在疑虑,一定要及时咨询专业医生,遵循国内生长激素使用规范,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提示:本文内容仅供科普参考,具体需由专业医生评估,建议及时就医,避免自行判断延误干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