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资讯 > 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郭志超:放下焦虑,读懂孩子:开学不适应的隐藏信号。

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郭志超:放下焦虑,读懂孩子:开学不适应的隐藏信号。

时间:2025.09.09 10:14 作者: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

开学季,不少家长发现孩子出现“反常”:有的早上磨磨蹭蹭不愿出门,有的放学回家沉默寡言,还有的突然频繁喊“肚子疼”……这些看似“小脾气”的表现,实则可能是孩子开学不适应的隐藏信号。家长若只一味催促、批评,反而会加重孩子的压力;唯有放下焦虑,读懂这些信号背后的需求,才能帮孩子平稳度过适应期。

一、先区分:“正常不适”与“需要干预”的边界

开学初期(1-2周内),孩子因作息调整、环境变化(如升年级、换老师)出现短暂的情绪波动或行为变化,属于“正常不适”,通常会自行缓解;但如果以下信号持续超过2周,且影响到学习、睡眠、社交,就需要家长重点关注并干预:

情绪上:持续低落、烦躁,甚至拒绝上学;

行为上:频繁迟到、逃学,或在学校表现异常(如上课走神、与同学冲突);

生理上:反复出现无器质性原因的腹痛、头痛,夜间失眠、多梦。

二、6个隐藏信号,暴露孩子的开学不适应

孩子往往不会直接说“我不适应开学”,而是通过行为、情绪、生理的细微变化传递信号,家长需细心观察:

1.信号1:作息“反弹”,拒绝起床上学

表现:开学前明明调整好的作息,突然“失灵”——早上闹钟响几遍都不起,哭闹着说“不想去学校”,甚至故意磨蹭导致迟到;晚上入睡困难,翻来覆去说“担心明天的课”。

背后原因:孩子可能对学校的作息压力(如早起、按时上课)感到抗拒,或对新学习任务、同学关系存在隐性焦虑,通过“拖延起床”逃避压力。

家长做法:不强行催促或指责,可提前15分钟用温和方式唤醒(如轻声聊天、播放孩子喜欢的音乐),睡前1小时远离电子设备,讲轻松的故事帮孩子放松,避免提“上学”“作业”等易引发焦虑的话题。

2.信号2:情绪“变脸快”,小事就崩溃

表现:以前性格开朗的孩子,开学后变得敏感易怒——可能因为作业本找不到就哭闹,同学一句玩笑就生气,放学回家后拒绝交流,甚至躲进房间不愿出来。

背后原因:学校环境的陌生感、学习压力的突然增加,让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过载”,只能通过“发脾气”“沉默”释放压力,本质是“无力应对”的外在表现。

家长做法:先接纳情绪,不说“这点小事有什么好哭的”,而是拥抱孩子说“妈妈知道你现在不舒服”;等孩子情绪平复后,用“你今天在学校是不是遇到什么难办的事了?”引导孩子表达,避免追问“你为什么不高兴”。

3.信号3:生理“小毛病”增多,检查却无异常

表现:每天早上上学前喊“肚子疼”“头痛”,但去医院检查后,没有任何器质性问题;有的孩子还会出现食欲不振、频繁上厕所、口腔溃疡等症状,周末或放假时这些症状就会消失。

背后原因:这是孩子“心理压力躯体化”的典型表现——当孩子无法用语言表达焦虑时,压力会转化为身体不适,通过“生病”获得关注或逃避上学。

家长做法:不质疑孩子“装病”,而是温和地说“我们先休息10分钟,要是还不舒服就去看医生”;若确认无生理问题,可跟孩子说“是不是学校有让你紧张的事?我们一起想想办法”,让孩子知道“不舒服可以说出来,不用靠生病解决”。

4.信号4:学习“摆烂”,回避作业与考试

表现:以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孩子,开学后变得拖延、敷衍,说“作业太难了”“不想写”;提到考试就紧张,甚至故意不复习,成绩下滑后还满不在乎地说“反正我也学不好”。

背后原因:可能是孩子对新年级的学习难度不适应,担心自己跟不上;或上学期成绩不佳留下心理阴影,通过“摆烂”逃避“被评价”的压力,本质是“害怕失败”的自我保护。

家长做法:不拿“别人成绩”对比,而是帮孩子拆解任务——如“这道题我们先读3遍,找一找你会的部分”;若孩子考试失利,不说“你怎么又考这么差”,而是说“我们一起看看哪些题是因为没适应,下次可以怎么改进”,帮孩子建立“我能做好”的信心。

5.信号5:社交“退缩”,不愿提同学与老师

表现:放学回家后,家长问“今天和同学玩了吗”“老师有没有夸你”,孩子要么敷衍说“没有”,要么转移话题;以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的孩子,开学后不愿参加班会、体育课小组活动,甚至说“不想和XX同学坐一起”。

背后原因:可能是孩子在新班级没找到熟悉的朋友,或与同学、老师发生了小矛盾(如被批评、被排挤),但又不敢或不会处理,只能选择“回避”社交。

家长做法:不强迫孩子“主动交朋友”,而是分享自己的经历引导——如“妈妈小时候刚转学,也花了一周才找到好朋友”;可邀请孩子的同班同学来家里玩,帮孩子创造轻松的社交场景,慢慢建立对同学的熟悉感。

6.信号6:睡眠“异常”,多梦或惊醒

表现:孩子夜间入睡后,频繁翻身、说梦话,甚至突然惊醒哭闹,说“梦见作业没写完被老师说”“梦见找不到教室”;有的孩子还会出现“早醒”,凌晨4-5点就醒,再也睡不着。

背后原因:白天的焦虑情绪在夜间睡眠中释放,说明孩子的压力已影响到深层心理状态,若不及时疏导,可能会持续影响睡眠质量和白天的精神状态。

家长做法:孩子惊醒时,及时拥抱安抚,说“妈妈在,没事了”,不用追问梦境细节;睡前可陪孩子做“深呼吸练习”(吸气4秒、屏息2秒、呼气6秒),帮孩子放松身心,减少焦虑梦境。

三、家长放下焦虑的3个关键:不比较、不指责、不替代

孩子的开学适应,需要“时间”和“理解”,家长的焦虑反而会传递给孩子,加剧不适。做到这3点,才能帮孩子更快适应:

1.不拿“自家孩子”和“别人比”

有的家长看到别人家孩子“开学就状态满满”,就着急批评自家孩子“不省心”。但每个孩子的适应节奏不同,有的孩子外向适应快,有的孩子内向需要更多时间,盲目比较只会让孩子觉得“我不够好”,加重自我否定。

2.不把“适应问题”归为“孩子不听话”

当孩子出现磨磨蹭蹭、发脾气时,家长若说“你就是故意的”“这么大了还不懂事”,会让孩子觉得“家长不理解我”,进而不愿沟通。不如换个角度:“孩子现在需要帮助,而不是批评”,先解决情绪,再解决问题。

3.不“替代”孩子解决问题,而是“陪他面对”

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少受苦”,帮孩子写作业、找老师说情,但这样会让孩子失去“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反而更难适应。正确的做法是:告诉孩子“妈妈知道这件事很难,但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引导孩子说出困难,陪他一步步尝试解决(如教孩子怎么跟同学打招呼、怎么问老师题)。

四、结语:读懂孩子,比“纠正”孩子更重要

开学不适应不是孩子的“缺点”,而是成长中“正常的挑战”。家长无需过度焦虑,也不用追求“孩子立刻适应”,而是通过观察隐藏信号,读懂孩子的压力与需求,用耐心和理解帮孩子建立“我能应对开学”的信心。当孩子感受到“无论我有没有适应好,爸爸妈妈都支持我”,他们反而会更有勇气面对学校的新环境、新挑战,慢慢找到属于自己的开学节奏。

提示:本文内容仅供科普参考,具体需由专业医生评估,建议及时就医,避免自行判断延误干预时机。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 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郭志超:孩子上课走神?这10个科学方法亲测有效,第5个90%的家长都忽略了

下一篇: 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刘娅:生长激素的替代方案:营养、睡眠和运动的重要性

推荐医生

热门文章

在线咨询 根据病情快速匹配专家 免费预约 免费预约,快速就诊 就诊指南 一对一指导,放心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