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资讯 > 高中生抑郁症早期表现:学业压力下的 3 类信号,重庆小米熊蓝长安:家长教师别忽视

高中生抑郁症早期表现:学业压力下的 3 类信号,重庆小米熊蓝长安:家长教师别忽视

时间:2025.09.19 10:04 作者: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

在高考升学的压力下,高中生的情绪波动常被简单归为“厌学”“叛逆”,但部分异常表现可能是抑郁症的早期信号。据《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显示,高中生抑郁检出率约24.6%,其中学业压力是主要诱因之一。若能及时识别这些隐藏在学业场景中的信号,可有效降低心理问题恶化风险。

一、学业效率骤降:不是“懒”,是心理预警

高中生抑郁症早期易被察觉的信号,常体现在学业状态的异常变化,且与“能力不足”无关:

注意力断崖式下降:课堂上频繁走神,原本能专注40分钟的课程,现在10分钟就会分心;作业时反复看错题目、漏写步骤,甚至忘记老师布置的任务,需多次提醒才能完成。

成绩波动无规律:过往稳定在班级中上游,突然出现多科成绩下滑,尤其是擅长科目也频繁丢分;复习时无法集中梳理知识点,对试卷、课本产生莫名的抵触感,甚至看到题目就心慌。

拖延行为失控:从“偶尔熬夜赶作业”变成“长期拖延到凌晨”,明知作业堆积会影响成绩,却始终提不起行动力;面对考试复习,常以“没状态”“学不进去”为由逃避,甚至谎称“已经复习完”。

这些表现易被误解为“学习态度不端正”,但实则是抑郁症导致的“认知功能受损”——大脑神经活跃度下降,无法高效处理学业信息,进而陷入“成绩下滑→压力增大→更学不进去”的恶性循环。

二、情绪与行为:藏在“学业压力”后的异常

抑郁症的情绪信号常与学业场景绑定,家长教师需区分“正常压力情绪”与“病理信号”:

情绪波动极端化:考差后不再是“短暂难过”,而是持续数天的情绪低落,甚至哭泣、自我否定(如“我肯定考不上大学”“我就是废物”);反之,偶尔考得好也毫无喜悦感,认为“只是运气好,下次肯定不行”。

社交退缩指向学业:拒绝参加学习小组、晚自习,甚至逃避与同学讨论作业;原本喜欢的课后活动(如打球、画画)也逐渐放弃,理由多为“没时间”“没兴趣”,实则是因学业压力引发的自我封闭。

躯体化反应频繁:每次临近考试、作业截止时,就出现头痛、胃痛、胸闷等症状,去医院检查却无生理异常;早晨起床时频繁说“不舒服”,试图逃避上学,且症状在周末、假期会明显减轻。

这些信号的核心特点是“与学业强关联”——情绪和躯体不适仅在面对学业任务时触发,脱离该场景后会暂时缓解,容易被误判为“装病逃学”,需结合长期表现综合判断。

三、认知偏差:从“怕考差”到“否定自我”

抑郁症早期会导致高中生认知扭曲,且多围绕学业价值展开,形成负面思维闭环:

过度放大失败:一次小测验失误,就认定“自己永远考不好”,甚至联想到“未来考不上大学→找不到工作→人生全完了”,陷入灾难化思维;对老师的正常批评(如“这道题该错吗”),会解读为“老师看不起我”“同学都在嘲笑我”。

否定自身价值:将“学业成绩”与“个人价值”完全绑定,认为“成绩差=我没用”“不如别人=我活该被忽视”;即使在非学业领域(如体育、艺术)有优势,也会说“这些没用,高考又不考”,否定自我存在的意义。

对未来失去期待:原本有明确的升学目标,突然变得“无所谓”,说“考什么样算什么样”“反正努力也没用”;对未来的规划(如选专业、考大学)避而不谈,甚至流露出“活着没意义”的消极想法,需高度警惕。

家长教师该怎么做?3步及时干预

先“共情”,再“沟通”:避免说“这点压力算什么”“别人都能扛,你为什么不行”,改用“我看到你近学习很辛苦,是不是遇到难事儿了”,降低孩子的抵触心理;

记录“异常周期”:若学业效率下降、情绪异常持续超过2周,且无明显改善,需及时联系学校心理老师,或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心理科检查;

减少“学业对比”:避免拿孩子的成绩与他人比较,多关注“努力过程”而非“结果”,如“你这次作业比上次认真,妈妈看到你的付出了”,帮孩子重建自我价值感。

结语

高中生抑郁症的早期信号,常隐藏在“学业压力”的外衣下,需要家长教师跳出“只看成绩”的思维,关注孩子的情绪、行为和认知变化。学业重要,但孩子的心理健康更重要——及时识别信号、科学干预,才能让他们在面对压力时,拥有“不放弃”的勇气和“能求助”的底气。

提示:本文内容仅供科普参考,具体需由专业医生评估,建议及时就医,避免自行判断延误干预时机。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 一分钟快速测试:你的孩子有抑郁倾向吗?重庆小米熊蓝长安:家长别忽视这些信号

下一篇: 娃有多动症,不吃药也能帮到他!重庆小米熊郭志超:这 4 个家庭干预方法,家长照着做就对了

推荐医生

热门文章

在线咨询 根据病情快速匹配专家 免费预约 免费预约,快速就诊 就诊指南 一对一指导,放心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