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打生长激素儿童医院:孩子打生长激素一般打哪里?为什么?
时间:2025.10.13 16:58 作者: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
时间:2025.10.13 16:58 作者: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
孩子打生长激素的注射部位主要集中在皮下脂肪较丰富、神经血管分布少的区域,核心目的是减少注射疼痛、降低不良反应风险,同时确保药物能被身体稳定吸收,常见部位及选择原因如下:
这是临床推荐的部位,原因有三点:
吸收稳定:腹部皮下脂肪层厚度适中且分布均匀,生长激素注射后能缓慢、匀速进入血液循环,避免药物浓度波动过大,保证药效稳定发挥;
操作方便:腹部面积大,可选择的注射点多,家长或孩子(大年龄儿童)容易掌握注射技巧,且每次可轮换部位,减少局部皮肤刺激;
疼痛度低:腹部皮下神经末梢相对稀疏,注射时孩子的疼痛感较轻,配合正确操作(如捏起皮肤、快速进针),能进一步降低不适。
需注意:注射时要避开肚脐周围2厘米内区域,也不能选疤痕、淤青、皮肤褶皱处,每次注射点间距需大于1厘米,避免长期在同一部位注射导致皮下脂肪硬结。
适合年龄较小、腹部注射配合度低的孩子,优势在于:
安全性高:大腿外侧(膝盖上方10厘米、髋关节下方10厘米的中间区域)皮下脂肪充足,且远离大腿内侧的神经、血管和关节,注射时不易误伤;
姿势易配合:孩子可采取坐姿或站姿,家长能轻松固定腿部,尤其适合活泼好动、难以长时间平躺的幼儿。
注意:注射时需捏起大腿外侧皮肤(避免捏到肌肉),且不要在大腿内侧、膝盖附近等脂肪薄的区域注射,防止疼痛或药物吸收不均。
通常需要家长或医护人员协助注射(孩子自身难以操作),适合大年龄儿童或青少年,特点是:
脂肪层合适:上臂外侧三角肌下方有一定厚度的皮下脂肪,能满足药物吸收需求;
隐蔽性好:注射后衣物可遮盖,适合注重隐私的青少年。
需注意:注射时需将上臂轻轻外展,捏起外侧皮肤,避免注射到肌肉层(肌肉注射可能导致药物吸收过快,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生长激素是蛋白质类药物,若选择肌肉注射,肌肉中的蛋白酶可能会破坏药物结构,降低药效;若选择静脉注射,药物会直接快速进入血液,可能导致短期内血药浓度过高,增加低血糖、过敏等风险。而皮下注射能让药物在脂肪层缓慢释放,既保护药物活性,又能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安全有效方式。
需强调:生长激素属于处方药,注射部位、剂量及频率必须由专业医生根据孩子的体重、骨龄、生长激素缺乏程度制定,家长切勿自行调整,注射后还要定期复诊,观察药效和身体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