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资讯 > 10个警示信号!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周统丰支招:儿童心理创伤应对指南

10个警示信号!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周统丰支招:儿童心理创伤应对指南

时间:2025.10.18 16:10 作者: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

孩子经历创伤事件(如事故、暴力、自然灾害、重大丧失)后,可能出现情绪、行为或身体上的异常反应。家长的理解、稳定支持和及时寻求专业帮助是关键。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心理科周统丰副主任提醒,早期识别和科学干预能有效促进孩子心理复原。

儿童的心理远比成人想象的更敏感。一次看似"过去了"的意外事件、一次惊吓、甚至目睹他人的痛苦经历,都可能在他们心中留下深刻的烙印,形成儿童心理创伤。与成人不同,孩子,尤其是低龄儿童,往往无法清晰表达内心的恐惧和混乱,他们的痛苦会通过行为、情绪或身体信号传递出来。

一、理解创伤:孩子内心的“风暴”

创伤经历是指孩子亲身经历、目睹或听闻到涉及实际或威胁性的死亡、严重伤害,或对自身及他人身体完整性构成威胁的事件。这可能包括:

突发灾难:如地震、洪水、火灾。

意外事故:严重车祸、坠落等。

暴力事件:身体虐待、情感虐待、性侵害、目睹家庭或社区暴力、遭受霸凌。

重大丧失:亲人的突然离世、父母离异带来的剧烈变动。

医疗创伤:经历痛苦的手术、长期重症治疗。

孩子对事件的感知、年龄、气质、既往经历以及事件后获得的支持,都深刻影响着创伤反应的程度和表现形式。

二、识别信号:孩子可能不会说,但行为会“说话”

孩子遭遇创伤后的表现多样,且可能延迟出现。家长需细心观察以下可能的创伤后反应:

情绪变化:

持续的情绪低落、悲伤、易哭泣。

明显的焦虑、紧张、莫名的恐惧(可能与创伤事件有关或无关的特定恐惧)。

易怒、暴躁、情绪起伏剧烈。

情感麻木,对以前喜欢的事物失去兴趣。

强烈的内疚感或羞耻感(尤其当孩子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或"没能阻止"时)。

行为变化:

退行行为:出现与年龄不符的行为,如尿床、吮吸手指、过度黏人、害怕独处。

回避行为:极力回避与创伤事件相关的人、地点、活动、谈话、甚至相似的物品或声音。

重复与侵入:反复玩与创伤主题相关的游戏;做噩梦(内容可能与事件直接相关或象征性相关);突然出现的、无法控制的创伤画面或感受闪回。

注意力与学业问题:难以集中注意力,记忆力下降,学习成绩下滑。

社交退缩:不愿与朋友玩耍,变得孤僻。

攻击性或冒险行为:尤其在青少年中可能出现。

身体不适:

经常抱怨头痛、肚子痛等,但医学检查无明确器质性原因。

睡眠困难(入睡难、易醒、早醒)或过度嗜睡。

食欲显著改变(暴食或厌食)。

容易疲劳,精力不足。

三、家长的支持:孩子较稳固的“安全基地”

父母的反应是帮助孩子走出阴霾的较重要力量。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精神科周统丰副主任强调,以下策略至关重要:

保持自身稳定与冷静:家长的情绪是孩子的晴雨表。尽量管理好自己的焦虑和痛苦,在孩子面前展现出(尽可能的)平静和可控感。如果需要宣泄情绪,请找其他成年人倾诉,避免在孩子面前崩溃或过度讨论事件细节。

提供安全感与保证:

身体安全:明确告诉孩子现在很安全,采取具体措施增强环境的安全感(如锁好门、陪伴入睡)。

情感安全:给予孩子大量的身体接触(拥抱、抚摸,如果孩子接受),反复用语言和行动表达:"爸爸妈妈在这里陪着你"、"这不是你的错"、"我们很爱你"。

保持规律:尽可能维持日常作息(吃饭、睡觉、上学、玩耍时间),熟悉的规律能给孩子带来稳定感和可预测性。

开放沟通,耐心倾听:

主动开启对话(但勿强迫):用温和的态度告诉孩子:"我知道发生了一件很可怕/难过的事情,如果你想聊聊,我随时都在。"使用适合孩子年龄的语言。

专注倾听,接纳感受:当孩子愿意说时,耐心倾听,不打断、不评判、不否定(如"这有什么好怕的"、"别哭了")。承认他们的感受:"听起来你真的很害怕"、"那一定让你非常难过"。允许他们哭泣或表达愤怒。

诚实回答,信息适度:对于孩子的疑问,给予与其年龄相符的、简单诚实的回答。避免提供过多不必要的、可能引发二次创伤的细节。不知道答案时,坦诚说"我也不知道"。

接纳沉默:如果孩子暂时不想谈,尊重他们的节奏,不要逼迫。让他们知道当他们准备好时,你随时在。

允许表达,提供多元出口:

鼓励孩子通过绘画、写日记、玩沙盘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表达难以言说的情绪和想法。

提供安全的途径释放能量,如户外奔跑、打球等体育活动。

给予控制感与选择权:

创伤让孩子感到无助和失控。在日常生活中,提供一些小的选择权(如"今晚想听哪个故事?"、"想穿红色还是蓝色的衣服?"),有助于恢复他们的掌控感。

限制二次创伤暴露:

保护孩子免受与创伤相关的反复刺激,如避免让孩子反复观看相关新闻画面、讨论血腥细节等。

四、何时寻求专业帮助?关键转折点

家长的支持是基础,但儿童心理创伤干预的专业力量不可或缺。当孩子出现以下情况时,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周统丰副主任建议及时寻求儿童心理科或精神科医生的评估与帮助:

上述症状持续存在超过一个月,且没有明显改善迹象。

症状严重干扰了孩子的日常生活、学习、社交功能(如无法上学、拒绝社交、行为失控)。

孩子出现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想法或行为。

家长感到不知所措,无力应对孩子的状况,或自身的情绪困扰严重影响了照顾孩子的能力。

孩子经历了极端严重的创伤事件(如严重虐待、性侵)。

专业帮助可能包括:

全面的心理评估:了解孩子的创伤反应、发展水平、优势和困难。

创伤聚焦的心理治疗:如创伤聚焦认知行为疗法(TF-CBT)、眼动脱敏与再加工(EMDR)儿童版、游戏治疗、亲子互动疗法(PCIT)等,帮助孩子安全地处理创伤记忆、管理情绪、重建安全感。

家庭治疗:帮助整个家庭理解创伤影响,改善沟通,增强支持力量。

必要时谨慎的药物治疗评估:对于伴随严重焦虑、抑郁或睡眠障碍的孩子,在专业医生严格评估下,药物可能作为辅助手段。

五、常见误区解读

误区一:孩子还小,不懂事,过段时间就忘了。

事实:即使婴幼儿也可能受到创伤影响,并以情绪行为问题或发育倒退等方式表现出来。创伤记忆可能以非语言形式储存,不经处理不会自动消失。

误区二:避免提起,让孩子忘记是较好的方法。

事实:刻意回避可能强化孩子的恐惧和孤立感。在安全和支持的环境下,适度、逐步地处理创伤记忆是康复的关键。

误区三:孩子出现"问题行为"(如退行、攻击性)就是不乖,需要严厉管教。

事实:这些行为往往是创伤后应激反应的表现,是孩子在表达内心痛苦和求助的信号。严厉惩罚只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破坏亲子关系。需要的是理解行为背后的原因,并提供支持和引导。

孩子的心灵如同娇嫩的花朵,经历风雨后需要更精心的呵护。理解创伤的信号,提供稳定安全的爱,并在需要时勇敢地寻求专业力量的指引,是帮助孩子走出阴霾、恢复心理健康的坚实桥梁。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将持续关注儿童心理健康,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郑重声明:本文仅作科普,不替代诊疗方案,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 多动症会跟一辈子?重庆小米熊医院汪华琴:60%患者需成年期管理

下一篇: 孩子情绪低落是抑郁症吗?重庆心理专家邱堂威:警惕这些表现!

推荐医生

热门文章

在线咨询 根据病情快速匹配专家 免费预约 免费预约,快速就诊 就诊指南 一对一指导,放心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