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抑郁症过了青春期会好吗?重庆段成美教授:它并非“青春期专属病”
时间:2025.10.26 15:09 作者: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
时间:2025.10.26 15:09 作者: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
青少年抑郁症并非“青春期专属病”,其预后与个体差异、干预措施及环境支持密切相关,不能简单寄希望于“时间愈好”。
生理机制层面,青春期大脑前额叶皮质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情绪调节能力较弱,这可能加剧抑郁症状。随着年龄增长,部分患者大脑功能逐渐完善,症状可能自然缓解。但遗传易感性、神经递质失衡等生物学因素不会因青春期结束而消失,若未系统干预,症状可能持续甚至加重。
环境因素层面,学业压力、家庭矛盾、同伴关系等是青少年抑郁的重要诱因。若青春期后环境压力减轻,如升学压力缓解、家庭关系改善,症状可能得到缓解。但若压力源持续存在,如长期家庭冲突、校园欺凌,或患者缺乏社会支持,抑郁可能演变为慢性病程。
干预效果层面,早期接受专业心理干预(如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的患者,预后显著优于未干预者。通过学习情绪管理技巧、改善人际关系模式,患者能建立更健康的心理应对机制。反之,忽视干预可能导致认知功能受损、社会适应能力下降,增加成年后复发风险。
长期风险层面,即使青春期后症状缓解,患者仍需关注情绪波动。约半数青春期抑郁症患者成年后可能复发,尤其在遭遇重大生活事件时。因此,建立规律作息、维持稳定社交关系、培养兴趣爱好等健康生活方式,对预防复发至关重要。
青少年抑郁症的康复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以科学态度面对,而非被动等待“自然好转”。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和建议的依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请到儿科医院,以医生面诊、建议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