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天目山医院儿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资讯 >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有哪些原则 早诊早治小儿脑瘫有什么意义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有哪些原则 早诊早治小儿脑瘫有什么意义

时间:2023.04.21 14:00 作者:杭州天目山医院儿科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有哪些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

由于脑性瘫痪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日复一日,有耐心地训练。各种功能的恢复主要靠在医生和家长的帮助下由患儿自己锻炼。所以,各种动作必须先让患儿适应。如不会坐的患儿,让他自己坐.也可以把一个功能分解成几个动作让患儿联系,每天的训练时间要有计划且不要过长,以免患儿产生疲乏,厌倦,反感,不愿合作等不良情绪.训练要多样化,使患儿觉得有新鲜感,以提高他们训练的积极性。

2、不代替原则。

脑性瘫痪儿童每一项动作不可能都能由自己来完成,家长必须帮助他们。但必须强调的是,帮助绝不是代替。如吃饭,有的患儿自己能慢慢吃,但姿势不正确,容易把衣服弄脏,家长只能帮助纠正其不正确的姿势,而不能喂他们吃。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帮助患儿用正确的姿势来拿勺吃饭,时间长了就会习惯,孩子能自己吃饭了。

3、不过分照顾原则。

许多患儿家长总因可怜孩子而不自觉的过分照顾;实际上这既无必要,又不利于孩子的训练。久而久之,过多的关照势必养成孩子的懒惰和依赖心理。因此,训练时一定要让患儿配合每一个动作。患儿注意力不集中时,家长可以拿玩具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各个动作上,但切勿过分照顾;凡是患儿自己能完成的动作,尽量让他们自己完成。

4、不断重复原则。

脑性瘫痪儿童每恢复一项功能,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每一个动作都需要反复地进行训练,才能终巩固下来。同时,只有待某一动作定性后才能进行下一个动作的训练。训练时要遵循示范,等待,鼓励,再等待,再示范的原则。因患儿每完成一个动作都相当困难,并且会经常出现反复(如有的患儿能独立走几步了,过几天却又一步也走不了)。所以,患儿对每项功能,每个动作,必须反复练习,才能得到终的恢复。

5、避免不正常用力原则。

由于患儿长期处于某种异常的活动范围之内,从而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肢体异常。引起异常姿势的主要原因是不正常用力问题,不正常用力越严重,异常姿势也越严重。如果不正常用力得不到及时纠正,必然使患儿肌张力增高,导致功能障碍的加剧。因此避免不正常用力,是患儿康复训练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如患儿在平路上勉强能够行走时,就不要急于让他练习跨越障碍物,或上,下楼梯。

6、正面激励原则。

由于许多患儿因各种原因而从没有进行过规范的关节活动和训练。因此,一旦接受大运动量、分解式的强化功能训练,便难以接受。多数患儿会出现哭闹和不配合现象而影响康复训练效果。所以不仅要根据患儿的体质、心态等,合理地、有计划地

安排训练时间,避免患儿过于疲劳而产生厌倦,反感情绪。日常训练中要尽量想办法引导患儿的注意力,要充分了解患儿心理,注意利用语言、儿歌或物品来引起患儿训练兴趣;注重少批评多表扬,练得好还可以适度奖励,让孩子经常保持一种成就感。必须明白,过于溺爱或吓唬打骂都会使患儿造成心理压力,进而逃避、拒绝配合训练,而终影响康复效果。

早诊早治小儿脑瘫有什么意义

早发现、早治疗对脑瘫患者今后的生活自理有极大帮助,如果能在患儿一岁之前就及时发现病情,并得到确诊进行康复性干预的话,那对他们将来的康复更有帮助。因此,基层医务人员,尤其是家长一定要学会识别脑瘫孩子在不同发育阶段表现出来的异常情况,时刻捕捉细微变动,以做到一岁前确诊病情。

若婴儿出生后一个月仰卧时双下肢僵直,被动屈曲和外展困难,头颈伸直,肩臂回缩,双臂外展……这些都提示家长注意脑瘫。大多数脑瘫婴儿在新生儿期并不出现痉挛的体征,而以不同程度的肌张力低下为多。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以下表现来辨别脑瘫:如果小孩出生三个月两手握拳,拇指紧握在手掌中时,一只手能张开而另一只手则紧握,同时俯卧位时表现为抬头困难,这些都能提示注意脑性瘫痪存在;出生后6个月以内是认识脑性瘫痪困难的时期,若有迹象,应速找专科医生检查;出生后7、8个月仍不会爬,不会坐,这是脑瘫患儿常见的症状;另外满1岁的小儿如果常用一只手去拿东西,而且表现不对称自主运动,这提示有脑瘫表现。

如果具体到临床发病率高的痉挛型脑瘫来说,其主要表现就在于运动障碍,主要都是因为肌张力比较高,因而他们常有活动肢体时感到肌肉比正常人“僵硬”及活动范围较小(常常被限定在患儿身体中间位置)的表现,如走路呈交叉步、踮脚尖等。因为肌张力高的关系,患儿几乎都没有自我调节能力,关节挛缩、畸形、肌肉萎缩、短缩现象也很常见,且他们往往还表现为四肢瘫、双下瘫及偏瘫。

当痉挛型脑瘫患儿肢体肌肉长期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紧绷的状态下后肌腱就极易短缩,关节挛缩变形,如跟腱短缩形成尖足,所以在行走时脚后跟无法像常人一样着地,从而只能以一种踮起脚尖的状态行走,膝关节屈曲挛缩不易伸直、髋关节也是屈曲挛缩不能后伸(患儿不能做向后方踢腿的动作),这种症状就是适合外科手术治疗的。

目前我们临床上主张痉挛型脑瘫患儿在2.5岁左右应该脑瘫一期手术(FSPR手术)进行解痉治疗,以降低过高的肌张力及缓解肌肉痉挛,同时保留感觉功能,可以明显改善步态,显着改善肌肉痉挛引起的关节畸形。

脑瘫二期手术(脑瘫肌力肌张力调整术,CP-MMA)一定要在充分解除痉挛的前提下同时或分期进行,否则,不可避免复发的可能性,长期不佳,使手术失败。同时,会使人们对手术产生怀疑,不愿意接受手术,增加开展工作的难度。

总之,因此小儿脑瘫此病的特殊性,其康复治疗也并非打打针、吃吃药这么简单,而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是包括康复训练、外科手术等方法在内的综合治疗体系。同时临床实践证明,由于儿童未成熟脑组织的可塑性,随着他们神经系统的不断发育,神经纤维的髓鞘化不断的完善,如果能够早期干预,完全可以使由于脑损伤造成的运动功能障碍和其他伴随的功能障碍得到改善,甚至接近正常。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 如何判断是否脑瘫 中医对小儿脑瘫的认识是怎样的

下一篇: 早产儿脑瘫儿的症状 孕期前后预防脑瘫的训练方法

推荐医生

热门文章

在线咨询 根据病情快速匹配专家 免费预约 免费预约,快速就诊 就诊指南 一对一指导,放心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