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肾病专科医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资讯 > 药源性急性肾衰竭的少见药物

药源性急性肾衰竭的少见药物

时间:2019.12.20 15:25 作者:北京肾病专科医院

近年来由于院外或院内药物的滥用,使药源性急性肾衰竭发病率逐年升高,为重要的医源性疾病。目前肾损害的常见药物各种抗生素常见,占39-54%,其次解热镇痛药、利尿剂和脱水机、中草药均较常见。近年来国内外文献陆续报道一些其他内科系统常用药物也可导致急性肾衰竭,值得引起重视。

药物引起药源性急性肾衰竭的发病机制主要为:

1、药物引起肾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肾灌注减少;

2、药物对肾小管的毒性作用引起肾小管坏死;

3、药物引起免疫反应导致急性间质性肾炎;

4、药物结晶沉积导致肾小管腔阻塞;

5、药物诱发免疫介导的肾小球肾炎。

因此药源性急性肾衰竭可分为肾前性、肾小球性、肾血管性、肾小管间质性或肾后性多种机制。

一、心血管药物

1、抗血小板药,氯吡格雷,可引起急性间质性肾炎或溶血尿毒症综合症;

2、抗凝药,华法令,可引起急性间质性肾炎;

3、钙拮抗剂,大剂量应用可导致肾灌注减少;

4、调脂药,贝特类机制不明,他汀类可致横纹肌溶解导致肌红蛋白相关急性肾衰竭。

二、抗病毒药

1、阿昔洛韦,主要以肾脏排泄,原形占62-91%由肾小管分泌,尿溶解度低,大剂量应用容易肾内梗阻,国外报道12-48%静脉使用病例可发生急性肾衰竭,常于用药24-48小时后发生,可有恶心、呕吐、腰痛甚至少尿。

2、干扰素,引起肾损害以小球病变为主。

三、消化系统

1、H2阻断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均可引起急性间质性肾炎,多发生于2周内,与剂量无关;西咪替丁还可抑制肾小管对肌酐的排泌而引起血肌酐升高。

2、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均可引起急性间质性肾炎,停药后预后良好。

目前医学水平对大部分疾病只能是对症治疗,不恰当用药对人体有害,合理用药关系医改成败,关系您我他的身体健康!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 肥胖性肾病症状有哪些 肥胖性肾病减肥能好吗

下一篇: 关于紫癜性肾炎诊断标准描述错误的是

推荐医生

热门文章

在线咨询 根据病情快速匹配专家 免费预约 免费预约,快速就诊 就诊指南 一对一指导,放心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