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月宝宝脑瘫的症状有哪些 早诊早治小儿脑瘫有什么意义
时间:2021.12.14 21:43 作者:金华浙中耳鼻喉医院
时间:2021.12.14 21:43 作者:金华浙中耳鼻喉医院
10个月宝宝脑瘫的症状有哪些
随着发病率的上升,也逐渐引起人们对小儿脑瘫的关注,但是很多人对小儿脑瘫的症状不是很了解,以至于不能及时了解到病情,从而加以解决。下面由小编为大家带来关于10个月宝宝脑瘫的症状有哪些的文章,欢迎阅读,谢谢!
10个月宝宝脑瘫的症状有哪些
一、反应迟钝及叫名无反应,这是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现,一般认为4个月时反应迟钝,6个月时叫名无反应,可诊断为智力低下。
二、头围异常,头围是脑的形态发育的客观指标,脑损伤儿往往有头围异常。
三、身体发软及自发运动减少,这是肌张力低下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则可诊断为重症脑损伤,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统疾病。
四、固定姿势,往往是由于脑损伤使肌张力异常所致,如角弓反张、蛙位、倒U字形姿势等。在生后一个月就可见到。
五、身体发硬,这是肌张力亢进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可诊断为小儿脑瘫。
10个月宝宝脑瘫的症状有哪些:主要分类
小儿脑瘫主要分为以下六种类型:
一、痉挛型脑瘫:脑瘫患者学童中却以徐动型者居多,其次才为痉挛型。痉挛意指肌肉僵硬不灵活。为何导致这种现象主要是脑受伤部位在传达控制讯息到肌肉的过程中出现不正确的传递或讯息。
二、共济失调型:占小儿脑瘫患儿的1%~2%,表现为步态不稳,指鼻实验阳性。
三、运动障碍型:占小儿脑瘫患儿的15。表现为肌肉无目的、无自主的多运动,手足徐动,呈舞蹈样动作,肌肉震颤,肌张力增高或减低。
四、舞蹈型脑瘫:舞蹈型脑瘫比率少的类型。动作特征是摇摇晃晃或颤抖,常存在平衡困难的现象。
五、混合型脑瘫:混合型脑瘫不是单纯一种类型,常合并多种类型,许多未经复健的学龄脑瘫多呈现出此障碍特征。
六、徐动型脑瘫:徐动型脑瘫的就大特征在于动作控制不良,常出现夸大的动作。尤其在作一个动作时,会伴随全身动作及脸部表情扭曲的现象,在徐动型脑瘫患者早期,肌肉张力无力或低张现象,随着年龄渐长,若没有适当的复健治疗,常转变为为混合型,多呈现如高张徐动型。
早诊早治小儿脑瘫有什么意义
早发现、早治疗对脑瘫患者今后的生活自理有极大帮助,如果能在患儿一岁之前就及时发现病情,并得到确诊进行康复性干预的话,那对他们将来的康复更有帮助。因此,基层医务人员,尤其是家长一定要学会识别脑瘫孩子在不同发育阶段表现出来的异常情况,时刻捕捉细微变动,以做到一岁前确诊病情。
若婴儿出生后一个月仰卧时双下肢僵直,被动屈曲和外展困难,头颈伸直,肩臂回缩,双臂外展……这些都提示家长注意脑瘫。大多数脑瘫婴儿在新生儿期并不出现痉挛的体征,而以不同程度的肌张力低下为多。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以下表现来辨别脑瘫:如果小孩出生三个月两手握拳,拇指紧握在手掌中时,一只手能张开而另一只手则紧握,同时俯卧位时表现为抬头困难,这些都能提示注意脑性瘫痪存在;出生后6个月以内是认识脑性瘫痪困难的时期,若有迹象,应速找专科医生检查;出生后7、8个月仍不会爬,不会坐,这是脑瘫患儿常见的症状;另外满1岁的小儿如果常用一只手去拿东西,而且表现不对称自主运动,这提示有脑瘫表现。
如果具体到临床发病率高的痉挛型脑瘫来说,其主要表现就在于运动障碍,主要都是因为肌张力比较高,因而他们常有活动肢体时感到肌肉比正常人“僵硬”及活动范围较小(常常被限定在患儿身体中间位置)的表现,如走路呈交叉步、踮脚尖等。因为肌张力高的关系,患儿几乎都没有自我调节能力,关节挛缩、畸形、肌肉萎缩、短缩现象也很常见,且他们往往还表现为四肢瘫、双下瘫及偏瘫。
当痉挛型脑瘫患儿肢体肌肉长期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紧绷的状态下后肌腱就极易短缩,关节挛缩变形,如跟腱短缩形成尖足,所以在行走时脚后跟无法像常人一样着地,从而只能以一种踮起脚尖的状态行走,膝关节屈曲挛缩不易伸直、髋关节也是屈曲挛缩不能后伸(患儿不能做向后方踢腿的动作),这种症状就是适合外科手术治疗的。
目前我们临床上主张痉挛型脑瘫患儿在2.5岁左右应该脑瘫一期手术(FSPR手术)进行解痉治疗,以降低过高的肌张力及缓解肌肉痉挛,同时保留感觉功能,可以明显改善步态,显着改善肌肉痉挛引起的关节畸形。
脑瘫二期手术(脑瘫肌力肌张力调整术,CP-MMA)一定要在充分解除痉挛的前提下同时或分期进行,否则,不可避免复发的可能性,长期不佳,使手术失败。同时,会使人们对手术产生怀疑,不愿意接受手术,增加开展工作的难度。
总之,因此小儿脑瘫此病的特殊性,其康复治疗也并非打打针、吃吃药这么简单,而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是包括康复训练、外科手术等方法在内的综合治疗体系。同时临床实践证明,由于儿童未成熟脑组织的可塑性,随着他们神经系统的不断发育,神经纤维的髓鞘化不断的完善,如果能够早期干预,完全可以使由于脑损伤造成的运动功能障碍和其他伴随的功能障碍得到改善,甚至接近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