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8个月还不会翻身?当心小儿脑瘫!康瑞专家:这4个信号越早发现越好!
时间:2025.04.03 14:11 作者:昆明康瑞医院
时间:2025.04.03 14:11 作者:昆明康瑞医院
年轻的宝妈林女士近期忧心忡忡,她的宝宝已经8个月大了,可还不能像其他同龄孩子一样翻身、独坐。起初,林女士以为是宝宝发育稍慢,并未太过在意。但随着时间推移,宝宝不仅运动发育迟缓,连对周围事物的反应也显得有些迟钝。在朋友的建议下,林女士带着宝宝来到昆明康瑞医院,找到了何玲医生。经全面检查,宝宝被确诊为小儿脑瘫。像林女士这样因对孩子发育异常缺乏警惕,险些延误病情的家长不在少数。那么,如何才能尽早发现小儿脑瘫的端倪呢?何玲医生为大家总结了四种可能暗示小儿脑瘫的症状。
运动发育迟缓:不容忽视的信号
何玲医生指出,运动发育迟缓是小儿脑瘫极常见的症状之一。正常情况下,宝宝在3个月左右会抬头,6个月左右能独坐,8个月左右会爬行,1岁左右开始学走路。如果宝宝在相应月龄,明显落后于正常发育水平,比如4个月仍不能抬头,9个月不能独坐,1岁半还不会走路,家长就应高度警惕。这可能是由于脑瘫导致宝宝大脑运动中枢受损,影响了肌肉的控制和协调能力。
姿势异常:身体发出的警示
除了运动发育迟缓,姿势异常也是小儿脑瘫的重要信号。何医生介绍,脑瘫患儿在静止或运动时,常表现出异常的姿势。例如,宝宝在仰卧位时,头往往向后仰,四肢伸直;在抱起来时,身体僵硬,头偏向一侧,下肢伸直交叉,呈剪刀状。这些异常姿势是由于脑瘫导致肌肉张力失衡,使宝宝无法维持正常的身体姿势。
反射异常:早期诊断的关键
何玲医生强调,反射异常在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正常婴儿出生后会存在一些原始反射,如拥抱反射、吸吮反射、握持反射等,这些反射会随着宝宝的成长逐渐消失。但脑瘫患儿的反射往往会出现异常,比如拥抱反射在3-6个月后仍未消失,或出现不对称的反射表现。此外,脑瘫患儿的立直反射和平衡反射也会出现发育延迟或缺失的情况。
喂养困难与情绪异常:潜在的危险信号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还应留意宝宝的喂养情况和情绪表现。何医生表示,脑瘫患儿常伴有喂养困难,如吸吮无力、吞咽困难、易呛奶等,这会导致宝宝营养摄入不足,影响生长发育。同时,脑瘫患儿可能会出现情绪不稳定,容易哭闹、烦躁不安,对周围环境缺乏兴趣等症状。
治疗小儿脑瘫,到昆明康瑞医院
在昆明康瑞医院,何玲医生带领的医疗团队在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面经验丰富。医院配备先进的检测设备,能够通过神经系统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手段,对小儿脑瘫进行精准诊断。同时,医院采用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为患儿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包括运动疗法、物理治疗、语言训练、作业治疗等。此外,医院还注重对家长的培训和指导,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康复护理方法,让家庭成为孩子康复的重要支持力量。凭借专业的医疗技术和贴心的服务,昆明康瑞医院致力于帮助更多小儿脑瘫患儿恢复健康,重燃生活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