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脑起搏器”终结颤抖人生——昆明康瑞医院陈鸿耀主任助力特发性震颤患者重拾生活信心
时间:2025.05.10 17:29 作者:昆明康瑞医院
时间:2025.05.10 17:29 作者:昆明康瑞医院
60岁的李先生在过去的10年里,双手一直不受控制地颤抖。无论是用餐时拿筷子,还是写字时握笔,双手的抖动都让他难以完成这些精细动作。这种名为“特发性震颤”的疾病,不仅偷走了他的生活便利,更让他逐渐失去了自信,日常社交和工作都受到了严重影响。
特发性震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双手、头部甚至声音的规律性抖动,尤其在进行精细动作时症状会明显加剧。约60%的患者有家族遗传倾向。李先生的病情严重侵蚀了他的生活质量,长期发展还可能导致心理障碍。辗转多地求医,尝试多种药物治疗,但效果均不理想。
昆明康瑞医院:先进DBS技术带来新希望
李先生经人介绍来到昆明康瑞医院,找到了神经外科特约技术顾问陈鸿耀主任。陈主任是我国脑立体定向技术的开拓者,擅长运用脑深部核团刺激术(DBS)及神经刺激调控技术解决帕金森病、癫痫、特发性震颤等各种顽固性神经系统类病症。
陈鸿耀主任详细评估了李先生的病情后,建议其接受脑深部电刺激术(DBS)。这项技术通过在脑内植入微型电极,精准调控异常的神经信号,就像给大脑装上了一个“GPS导航”,能够有效控制震颤症状。
个性化治疗方案:精准调控异常神经信号
术前,陈鸿耀主任带领团队借助核磁共振三维建模技术,精准锁定了李先生大脑深处仅米粒大小的治疗靶点。手术当天,在陈主任的精湛操作下,李先生在局麻状态下成功植入了测试电极。随着手术的进行,植入电极发出的微弱电流成功调控了异常放电的神经核团。很快,李先生见证了奇迹的发生——颤抖了十多年的双手稳稳地停了下来。
手术还未结束,团队继续在全麻下将正式电极连接至锁骨下的脉冲发生器。整个手术创口仅有硬币大小,5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术后3周开机调试后,李先生已经能够通过体外遥控器调节刺激强度,实现症状的个性化控制。
术后新生活:重拾自信与尊严
术后不久,李先生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终于可以自己安稳地吃饭、写字,甚至重新找回了从事精细手工活的能力。李先生感慨道:“过去总觉得自己是异类,现在终于能体面地面对生活了。”
目前,DBS技术已帮助全球数十万震颤患者重拾生活尊严。对于病程超5年、药物失效、严重影响生活的特发性震颤患者,早期手术干预能显著提升康复效果。
昆明康瑞医院神经外科团队在陈鸿耀主任的带领下,将继续致力于为特发性震颤患者提供先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正在经历类似的困扰,欢迎前来昆明康瑞医院神经外科咨询就诊,让专业医生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