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不受控扭曲、疼痛?肌张力障碍高发难治,昆明康瑞脑科医院何栋源医生教你科学应对!
时间:2025.09.11 15:35 作者:昆明康瑞医院
时间:2025.09.11 15:35 作者:昆明康瑞医院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肌张力障碍发病率约为16/10万,我国患者人数已超200万,且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然而,由于疾病认知度低、病因复杂、治疗手段有限,超过60%的患者面临“确诊难、治疗难、易复发”的困境,部分患者甚至因长期病痛折磨失去生活信心。昆明康瑞医院神经科专家何栋源医生,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深度解读肌张力障碍的治疗困境与解决路径,为患者带来希望。
疾病认知:不止“肌肉僵硬”,这些症状易被忽视
“很多人以为肌张力障碍只是‘肌肉紧绷’,其实它的表现远比这复杂。”何栋源医生指出,肌张力障碍是一种因大脑运动调控异常,导致肌肉不自主收缩的神经系统疾病,症状具有多样性和隐蔽性。常见表现包括:颈部不自主扭转(痉挛性斜颈)、眼睑频繁眨动或闭合(眼睑痉挛)、手部不自主弯曲或抖动(书写痉挛)、躯干扭曲或姿势异常(扭转痉挛),部分患者还伴随疼痛、肌肉疲劳、睡眠障碍等问题。由于这些症状易与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等疾病混淆,不少患者辗转多家医院才得以确诊,平均确诊时间长达1-2年。
治疗困境:为何肌张力障碍“难治”?3大原因解析
何栋源医生坦言,肌张力障碍的“难治性”并非偶然,主要源于三大核心问题。其一,病因复杂且多不明确:除少数患者由遗传、脑损伤、药物副作用等明确因素引发外,多数原发性肌张力障碍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导致治疗缺乏“针对性靶点”。其二,治疗手段存在局限性:传统药物治疗(如抗胆碱能药物、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仅能缓解部分症状,且长期使用易出现口干、嗜睡、肝肾功能损伤等副作用;手术治疗(如脑深部电刺激术)虽对部分患者有效,但存在手术风险高、费用昂贵、术后需长期维护等问题。其三,患者依从性差,易中断治疗:肌张力障碍治疗周期长,需长期服药或康复训练,部分患者因短期效果不明显、经济压力大等原因放弃治疗,导致病情反复加重。
科学应对:个体化方案是“破局关键”
“虽然肌张力障碍治疗难度大,但并非‘无药可医’,关键在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何栋源医生强调,临床需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病因、症状类型等因素,综合运用多种治疗手段,实现“疗效极大化、副作用更小化”。
1.药物治疗:精准用药,平衡疗效与安全
对于轻度至中度患者,优先选择副作用较小的药物,如局部注射肉毒素(适用于眼睑痉挛、痉挛性斜颈),可快速缓解局部肌肉痉挛,且全身副作用少;对于全身性肌张力障碍患者,需联合使用口服药物,并定期监测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指标,及时调整用药剂量,避免不良反应。
2.手术治疗:严格评估,把控适应症
脑深部电刺激术(DBS)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病情严重影响生活的患者,如扭转痉挛、严重痉挛性斜颈患者。何栋源医生提醒,手术前需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脑部影像学检查、运动功能评估、心理状态评估等,确保患者符合手术条件;术后需定期调试设备参数,配合康复训练,才能达到极佳效果。
3.康复治疗:贯穿全程,改善功能
康复训练是肌张力障碍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需贯穿治疗全程。常见方法包括:肌肉拉伸训练(缓解肌肉紧张)、平衡功能训练(改善姿势异常)、作业治疗(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如穿衣、进食)、物理因子治疗(如低频电刺激、热疗,减轻疼痛和肌肉疲劳)。康复训练需在专业康复师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动态调整方案。
昆明康瑞医院:肌张力障碍治疗的“专业后盾”
在肌张力障碍治疗领域,昆明康瑞医院凭借“精准诊断、多学科协作、全程管理”的优势,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医院配备先进的检查设备(如头颅MRI、肌电图、运动功能评估系统),由何栋源医生领衔的团队可快速明确病因与病情分级;治疗上采用“神经科+康复科+麻醉科”多学科协作模式,针对不同患者制定“药物+手术+康复”一体化方案,如为痉挛性斜颈患者提供“肉毒素注射+康复训练”联合治疗,为重度患者提供DBS手术及术后长期随访服务;此外,医院还建立了患者管理档案,定期跟踪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减轻患者“反复就医”的负担。选择昆明康瑞医院,让肌张力障碍患者在治疗路上少走弯路,重获生活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