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不住、学不好!多动症高发却难治,孩子和家长该咋破?昆明康瑞脑科医院何栋源医生支招
时间:2025.09.17 13:46 作者:昆明康瑞脑科医院
时间:2025.09.17 13:46 作者:昆明康瑞脑科医院
据《中国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防治指南》数据显示,我国6-12岁儿童ADHD患病率约为6.4%,意味着每16个孩子中就有1个可能患有多动症。更令人揪心的是,临床中约70%的患儿症状会持续到青春期,30%-50%会延续至成年,却因“认知误区多、治疗不规范”,成为家长眼中“难治的心病”。昆明康瑞脑科医院何栋源医生,结合多年神经内科与儿童康复诊疗经验,为大家拆解多动症“难治”的真相,提供科学应对方向。
先搞懂:多动症不是“调皮”,是神经发育障碍
很多家长误以为“孩子坐不住、爱捣乱就是调皮”,甚至将其归为“家教问题”,这是导致多动症延误治疗的首要原因。何栋源医生明确指出,多动症(ADH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核心问题出在大脑前额叶发育滞后——这一区域负责注意力调控、冲动控制和行为规划,当它发育不完善时,孩子会出现无法集中注意力、多动冲动、做事无条理等症状,并非“故意不听话”。
比如,有的孩子上课5分钟就走神,作业写1小时玩半小时,并非“不爱学习”,而是大脑无法持续聚焦;有的孩子经常打断别人说话、排队时忍不住插队,也不是“没礼貌”,而是冲动控制能力不足。何医生强调,只有先摒弃“调皮”的偏见,正视疾病本质,才能迈出有效治疗的第一步。
多动症“难治”?根源在3个认知与治疗误区
为何很多家长觉得多动症“治不好、反复犯”?何栋源医生分析,关键是陷入了以下3个误区,导致治疗走了弯路:
(一)误区1:“只靠吃药就行,不用管其他”
部分家长认为“吃药能让孩子变乖”,依赖药物却忽视其他干预。但何医生指出,药物(如哌甲酯、托莫西汀)的作用是暂时改善注意力、减少冲动,无法解决神经发育滞后的根本问题,且长期单一用药可能出现食欲下降、睡眠紊乱等副作用。更重要的是,若不配合行为训练,孩子仍无法学会“如何集中注意力”“如何控制情绪”,停药后症状易反弹。
(二)误区2:“孩子长大了自然会好,不用治”
“等孩子懂事就好了”是很多家长的侥幸心理,但临床数据显示,仅30%的患儿青春期后症状会自行缓解,其余70%会面临更复杂的问题:青春期可能出现厌学、叛逆、网络成瘾;成年后可能遭遇工作效率低、人际关系差、情绪暴躁等困扰。何医生接诊过一名22岁的成年患者,因童年多动症未治疗,如今频繁换工作,甚至因冲动与人发生冲突,干预难度远大于儿童时期。
(三)误区3:“治疗只针对孩子,家长不用参与”
不少家庭把治疗责任全推给医生和孩子,家长却不学习、不配合。但何医生强调,家庭是多动症治疗的“主战场”:孩子的行为习惯、情绪管理,都需要家长通过科学方法引导。比如,有的家长因孩子写作业磨蹭而频繁打骂,反而加重孩子的焦虑和抵触;若家长能学会“分段任务法”(把作业拆成10分钟小目标)、“正向激励法”(完成目标后给予鼓励),就能帮孩子逐步建立良好习惯,提升治疗效果。
科学治疗多动症:“药物+行为+家庭”三位一体才有效
何栋源医生指出,多动症并非“不治之症”,关键是采用“精准评估+多维度干预”的方案,从“控制症状”转向“提升能力”:
(一)第一步:专业评估,排除“真假多动症”
首先要到正规医院进行全面评估,避免将“生理性好动”“学习压力大”“自闭症”等误判为多动症。评估内容包括:注意力测试(如IVA-CPT注意力测评)、行为量表(家长/老师评分)、神经发育检查,必要时结合脑电图,明确是否为多动症及严重程度,同时排除听力障碍、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其他病因。
(二)第二步:个性化干预,药物与行为训练结合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方案:
药物治疗:仅针对中重度患儿,在医生指导下短期、规范使用,同时密切监测副作用(如定期检查身高、体重);
行为训练:通过“注意力训练”(如拼图、舒尔特方格)提升专注时长;“情绪管理训练”(如教孩子用“深呼吸”缓解冲动);“生活技能训练”(如制定作息表、整理书包),帮孩子建立规则意识;
学校配合:与老师沟通,为孩子争取“个性化支持”,比如上课时安排在靠前位置、作业分段布置,减少外界干扰。
(三)第三步:家庭赋能,家长做好“3件事”
家长的角色至关重要,何医生建议做好3点:
少指责,多接纳:理解孩子的症状是疾病导致,避免说“你怎么这么笨”“故意捣乱”,多关注孩子的小进步(如“今天作业比昨天快了5分钟”);
定规则,讲方法:制定简单清晰的家庭规则(如“看电视前先完成作业”),用“正向奖励”代替惩罚,比如累计5次按时完成作业,奖励一次亲子活动;
学知识,常沟通:通过家长课堂、专业书籍学习多动症知识,定期与医生沟通孩子的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昆明康瑞脑科医院:为多动症患者搭建“科学康复通道”
在多动症诊疗领域,昆明康瑞脑科医院凭借“多学科协作+全周期管理”的优势,为患儿和家长提供专业支持。医院由何栋源医生牵头,组建“神经内科+儿童康复科+心理科”多学科团队,通过先进的注意力测评系统、神经发育评估设备,精准判断病情,避免“误诊误治”;针对不同年龄段患者(儿童、青少年、成年),制定“药物干预+行为训练+家庭指导”的个性化方案,比如为儿童设计趣味化注意力训练游戏,为青少年提供学业压力疏导,为成年人提供职场适应指导。
同时,医院开设“多动症家长课堂”,定期组织线上线下培训,教家长掌握行为引导技巧;治疗过程中全程跟踪随访,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动态调整方案,确保治疗效果持续稳定,帮助患者从“坐不住、学不好”走向“能专注、会管理”,重拾生活与学习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