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转痉挛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 小儿脑瘫手术是开颅手术吗
时间:2021.04.19 09:40 作者: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时间:2021.04.19 09:40 作者: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扭转痉挛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
扭转痉挛脑瘫主要表现:患儿智力,言语正常,主要出现姿势(非对称性颈紧张反射)和运动的异常。右侧上下肢肌张力较于左侧偏高,活动时患儿的配合度不高。体现:(1)仰卧位时头习惯向左侧倾斜,而右侧上下肢出现屈曲的姿势,左侧则是伸展位。(2)患儿不能独自长腿坐位和端坐位,在治疗师辅助下坐位时表现为肩关节后缩,右侧上肢屈曲,头向左侧偏斜,整个躯干向右侧扭转,骨盆倾斜。(3)患儿由于受非对称性颈紧张性反射影响双手不能同时进行功能运动,很难在中线位置活动,(4)患儿的手功能良好,可进行一些粗大和精细运动。非对称性颈紧张性反射:(1)检查方法:小儿仰卧,头于正中位,上下肢伸直,检查者将小儿的头部向一侧转动,小儿的颜面侧上下肢会出现伸展的动作,而另一侧的上下肢会出现屈曲的动作,出生后1周出现,2-3个月时明显,以后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而消失。(2)意义:4个月后仍持续出现则提示有脑损伤,这种原始反射的持续出现,会严重影响患儿的姿势和运动发育。是脑瘫的典型特征。扭转痉挛又称特发性扭转痉挛(ITS)、扭转性肌张力障碍、原发性肌张力障碍,临床以肌张力障碍及四肢、躯干以至全身剧烈不随意扭转为特征。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原发性多见。扭转痉挛主要是躯干和四肢的不自主痉挛和扭转,但这种动作形状又是奇异和多变的。起病缓慢,往往先起于一脚或双脚,有痉挛性跖屈。一旦四肢受累,近端肌肉重于远端肌肉,颈肌受侵出现痉挛性斜颈。躯干肌及脊旁肌的受累则引起全身的扭转或作螺旋形运动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运动时或精神紧张时扭转痉挛加重,安静或睡眠中扭转动作消失。肌张力在扭转运动时增高,扭转运动停止后则转为正常或减低,变形性肌张力障碍即由此得名。病例严重者口齿不清,吞咽受限,智力减退。此病是由于肌肉肌肉异常的不随意收缩而引起头部及颈部扭曲,转动而产生异常的姿势。所以又称为痉挛性斜颈。起病缓慢,早期表现为周期性头向一侧转动或者前倾、后屈,后期头常固定于某一异常姿势。受累肌肉常有痛感,亦可见肌肉肥大,可因情绪激动而加重,头部得到支持使可减轻,睡眠时消失。一、发病率
痉挛性斜颈是局限性肌张力障碍常见的一种类型。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中老年、女性多见,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九。二、临床表现临床上根据肌肉受累范围可以分为四型:(1)旋转型:头沿身体纵轴向一侧作痉挛性;(2)后仰型:头向背部后仰,面朝天;(3)前屈型:头向前屈,下颌抵在胸前;(4)侧屈型:头偏离纵轴向左或向右,耳朵靠近肩部,常伴有同侧耸肩。当患者试图维持其头部正位时,大多有头部震颤。主要的康复训练:(一)头部的控制:
该患儿由于出现仰卧位时头向一侧转动,所以在训练时我习惯于侧卧位活动(可抑制其异常姿势),之后进行关节活动训练,还可主动诱导其右侧上肢向前伸出抓握物体(防止肩关节后缩)。(2)仰卧位时颈部关节松动法:1、按摩放松颈部紧张的肌肉。2、患儿体位:去枕仰卧位,头枕在治疗师手掌上,颈部中立位。3、治疗师位置及操作手法:坐于患儿头顶上方,一侧手托住患儿头后部,一侧手放于下颌处,双手将头部沿长轴纵向牵拉,持续约15秒,然后放松还原,重复3次。4、旋转摆动:增加颈椎旋转摆动的活动范围,治疗师位置同上,向左旋转时,治疗师右手放在患儿枕部拖住其头,左手放在其下颌,双手同时使头部缓慢向左转动,向右旋转时手法操作相反。(二)翻身训练:
利用双上肢带动躯干,骨盆的旋转进行翻身。做法:向右侧翻身时,头向右侧旋转,右侧上肢举到头顶,拿东西诱导患儿左手去抓东西,使其向右侧翻身,左侧相反。躯干,骨盆控制:(三)坐位下的训练:1、肩部控制:首先让患儿靠在自己身上,将双手通过患儿双肩从其体前握住患儿双侧骨盆,然后用自己的上肢对患儿的双肩向后加压。促使患儿两肩胛骨内收,肩部向外展方向运动。2、躯干回旋:上方法同时,治疗师双手向后方移动到腰部,在持续控制肩部的同时,治疗师的拇指朝向外侧,双手握住患儿躯干做缓慢的回旋运动。注意保持患儿躯干的伸展。可用于增加躯干的可动性,降低肌紧张反复多次。或利用双肘进行躯干回旋。3、转移体重:在保持肩关节外展外旋的同时,利用单手负重,诱导患儿将体重向侧方移动,患儿向左侧移动时,右侧躯干伸展,头右移保持直立。4、抑制屈曲姿势,保持后方支持体重:治疗师位于患儿后方,患儿以外展外旋位从后方支撑于床上,手掌向下,手指完全伸展,从后方加以对肩关节的控制。5、双手中线位置的功能活动:先固定一侧上肢,让另一侧上肢做指定动作,反复,之后让两上肢进行同时功能活动,比如一起举起体操棒。
小儿脑瘫手术是开颅手术吗
这个手术是在腰部做脊神经后根的一个切断,这种痉挛性脑瘫上肢和智力都是正常的,主要的表现就是下肢的肌张力的增高,所以只需要改善下肢的肌张力。那么为什么脑子的损害会引起下肢的肌张力增高,而其他地方没有问题,可以想象大脑是上级,而掌管腿的脊髓相当于是下级,当上级受到影响之后,对于下级的控制就会减弱,那么下级就会自己给自己一些指令,去传递一些自己的冲动,从而下级形成了一个异常的回路且影响不到上级,所以上级随着脑损害慢慢地恢复之后,可能脑子和上肢都慢慢变好了,而下肢却因为异常回路的形成导致持续的往里面发放一些冲动,因为它得到上级的控制减弱了,所以这个时候会从肌肉传递一些冲动到脊髓,从脊髓再把冲突再传递回来再回到肌肉,这么一个恶性循环导致肌张力持续的增加,所以只要把感觉根做一个部分的切断,阻断回路,这样下级的这个异常的回路停止了,重新恢复到被上级所支配的时候,整个循环往复的传导术就恢复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