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脑瘫有什么症状 脑瘫宝宝的表现
时间:2021.05.25 09:38 作者: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时间:2021.05.25 09:38 作者: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孩子脑瘫有什么症状
脑瘫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疾病,家长要了解孩子脑瘫的原因,更要学会判断孩子脑瘫的症状,以此采取正确的看护行为。
孩子脑瘫的原因
一、母亲因素:如母亲孕期患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心力衰竭、大出血、贫血、休克或吸毒等,都有可能导致孩子脑瘫。
二、先天性异常: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发育异常,在四肢性瘫痪的脑瘫病人中53%与先天性异常有关;在非四肢性瘫的脑瘫病人中,35%是先天性发育不良所致。
三、分娩过程异常:如臀位产、滞产、手术产(产钳)等,这也是诱发孩子脑瘫的原因之一。
四、新生儿因素:除窒息外,新生儿还有可能患得许多心肺功能异常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呼吸窘迫综合症、周身循环衰竭、红细胞增多症等,这也是诱发孩子脑瘫的原因。
孩子脑瘫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哺乳困难:出生后不会吸吮、吸吮无力或拒乳,或表现为吸吮后疲劳无力,因此而患儿多发生营养不良,体重不增加或增加缓慢。
2、新生儿痉挛:患儿易惊,抽搐,尖叫或呈烦躁不安状态。
3、肌张力增强:患儿全身发硬,肌张力增强,好打挺,经常从襁褓中窜出去,背屈呈对称性,有时头偏向一侧,双下肢硬性伸展。有时头偏向一侧,双下肢硬性伸展。
4、运动减少、不协调,而且出现吐舌、张口、流涎等怪异表情也是脑瘫的症状。
5、障碍的肢体僵硬紧张,哭闹或受刺激时加剧,安静入眠时过度松软。
6、肌紧张异常,4-5个月的患儿可以看到肌肉的异常收缩状态,表现为肌紧张的增高、动摇性,以及肌肉收缩不协调。如俯卧位、外展、外旋受限的异常姿势。也有脑瘫的症状为肌肉松软,肌张力明显低下等。
孩子脑瘫怎么办
1、鼓励患儿说话,孩子脑瘫护理应多表扬,鼓励患儿发声的积极性,帮助患儿树立说话的信心;当患儿发声时,要立即回应,多启发他表达想说的话,千万不要批评和指责患儿。
2、保持介绍正确姿态,当患儿有了较好的躯干控制重视能力影响与进食能力很贵时,成功可以开始许多语言训练了,交谈时要与患儿眼睛的高度保持一致,如果位置过高,会使患儿全身过度伸展,不利于发音。
3、增加说话和活动的量,父母不要因为与患儿说话得不到回应就丧失信心,孩子脑瘫护理应利用各种机会跟患儿说话;做游戏时与患儿一起进行呼吸和发声训练,寓教于乐,引起患儿对训练的兴趣。
4、孩子脑瘫护理教育要持之以恒,语言的矫治和训练是长期而艰苦的,家长要有极大的耐心和毅力,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收获才能给有语言障碍的脑瘫儿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
脑瘫宝宝的表现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们可在平时通过观察宝宝的行为而判断出其是否患有脑瘫病症。那么,脑瘫宝宝的表现都有哪些呢?
1—3月的早期症状
1、不注意看人,不凝视,追视差,不笑;
2、非对称性姿势
3、头不稳定,颈不能竖直,头左右摇动;俯卧位不能抬头。抬头动作标志抗重力肌的发育情况,正常时2—3个月可抬头45度—90度;
4、肌张力增高:拇指内收,手紧握拳或上肢内收、内旋。背屈呈对称性,有时头偏向一侧,上肢内收、内旋,手握拳,全身发硬,躯干硬性伸展;
5、肌张力低下:全身发软,蛙位、倒U字形姿势等;
4—6月的早期症状
1、反应迟钝:不追视,不注意看人,眼不灵活;表情呆板不灵活,逗时无反应,叫名无反应。反应迟钝及叫名无反应,这是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现,一般认为4个月时反应迟钝,6个月时叫名无反应,可诊断为智力低下。
2、不笑:如果2个月不能微笑、4个月不能大声笑,可诊断为智力低下。
3、注视手:6个月以后仍然存在,可考虑为智力低下。
4、头不稳定:如4个月俯卧不能抬头或坐位时头不能竖直,往往是脑损伤的重要标志。
5、身体扭转:4个月的婴儿如有身体扭转,往往提示锥体外系损伤。
6、身体逐渐变硬,有轻度角弓反张或下肢交叉,坐位呈后倾;如果全身发硬持续生后4个月以上,可诊断为脑瘫。
7、俯卧位抬头小于90度,拉起时头不跟,坐位呈全前倾,全身仍发软;如果“全身发软及自发运动减少“持续生后4个月以上,则可诊断为重症脑损伤,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统疾病。
8、拇指内收和手握拳:如果4个月还不能张开,或拇指内收,尤其是一侧上肢存在,有重要诊断意义。
9、不能伸手抓物:手不灵活,不伸手抓物或用一只手抓物;如5个月不能伸手抓物,可诊断为智力低下或脑瘫。
10、不会翻身,6个月以后还不能翻身,有诊断意义;
11、斜视:4个月的婴儿有斜视及眼球运动不良时,可提示有脑损伤的存在。
12、残存原始反射,如非对称性姿势。
13、头围异常:头围是脑的形态发育的客观指标,脑损伤儿往往有头围异常。
7-12个月的早期症状
有些脑损伤较轻微,在婴儿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但在婴儿后半期(7-12个月)则有一些其他症状表现:
1、8个月后还用脚尖站立。
2、8个月后下肢不使用或短暂地支持体重;
3、9个月后不能独坐。
4、手笨:手的精细动作如捏小东西、解扣、系腰带、等不灵活,不协调;在10个月后出现手笨有诊断意义。
5、10个月后的婴儿不用单手抓玩。
6、12个月后不能抓站。
7、15个月以后,还不会迈步。
8、12个月以后不会与人再见,有诊断意义。
9、12个月以后流口水及“吃手“,有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