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脑瘫有哪些症状表现 婴儿头往后仰是脑瘫吗
时间:2021.03.11 14:02 作者:太原天使儿童医院
太原天使儿童医院
时间:2021.03.11 14:02 作者:太原天使儿童医院
婴儿脑瘫有哪些症状表现
脑瘫在现在医学上还是个医治难题,如果宝宝得了脑瘫,那么基本上就无法以后自己生活了,可能永远离不开别人的照顾。下面由小编为大家带来关于婴儿脑瘫有哪些症状表现的文章,欢迎阅读,谢谢!
婴儿脑瘫有哪些症状表现
婴儿期是指从出生28天到1周岁的孩子。一般到了婴儿期,随着小儿生长发育速度加快,脑瘫的许多症状陆续表现出来。首先,容易发现的是运动发育落后,同时还会出现一些异常姿势或动作,有的孩子出现智力发育落后等表现。民间有这样一个顺口溜,叫做“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这是对婴儿时期运动行为发育规律的粗略概括。
正常婴儿能力:
1-2个月时:仰卧会用脚踢东西,抱起时试图把头维持直立,递玩具时可无意识的抓握片刻。
3-4个月时:俯卧能较稳抬起头,会用双肘支撑上身,头可随意转动,还可翻身,抱着立起时两腿已能支撑身体。
5-6个月时:仰卧位会常抬起头和腿,可自如翻身,俯卧时有想爬迹象。能用双手支撑着坐一会儿,扶立时双下肢可负重,高兴起来就会上下跳动不已,会主动抓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7-8个月时:自己用手支撑胸腹使上身离开床面,可在原地转动身体,会用双上肢向前爬。可独立坐很久,从坐位躺下,还可扶栏杆站立,由站立位坐下。
9-10个月时:可灵活向前、向后爬,能扶床栏杆站立很稳,并能推车行走,用拇指和食指对捏拿东西。
11-12个月时:可独立站立、行走,会弯腰拾地上东西,能用手捏起硬币、花生米等小物品,会把手中玩具递给别人。
脑瘫婴儿表现如下:
脑瘫婴儿运动发育落后:不能达到上述相应月龄孩子具备的能力。
肌张力及姿势异常:如大腿外展困难、膝部屈曲不易伸直、竖立抱起时双腿伸直内收、两腿交叉呈剪刀状、上肢肘腕关节屈曲及手经常握拳而拇指内收。
主动运动少:5个月后仍不能主动伸手抓取自己喜欢的东西,或总用一只手去抓取。
出现异常反射:即一些原始反射延迟消失,而正常保护性反射减弱或不出现,还可能出现一些病理反射。
在婴儿出生后一定要重点保护未成熟儿、窒息、重症黄疸婴儿,并进行必要的处理;如吸氧、进保温箱等。脑损伤儿应建卡随访,定期筛查。对于运动发育落后,姿势异常,哺乳不良,惊叫不睡,肌肉过软或过硬者,一定要注意脑部病变,必要时应尽快送医就诊。
专家提醒:如果孩子确诊脑瘫,家长也不要过分悲伤失望。因为小儿脑瘫虽然在治疗上存在一定的难度,但并非无法治疗的“绝症“,只要在早期开始就接受系统的康复治疗,并持之以恒长期坚持,就能见效实现重回社会。只有能做到这些,哪怕是重度脑瘫患儿,也有可能实现生活自理,能大的减轻家庭及社会的负担。
脑瘫治疗原则:多学科综合介入治疗+积极康复训练,大程度保证、降低费用!
治疗小儿脑瘫要明确一个基本的原则:即手术和康复相结合,遵循“康复->外科手术->康复--矫形手术->康复”的治疗途径,一定要在患儿的不同年龄时期采取适合的方法介入,才能收到佳的。一般来说中,在2岁半至6岁之间是适宜接受手术治疗的,在术前术后则应该坚持长期正规的康复训练。
脑瘫的治疗应采用多学科合作的方式进行,在正确诊断的前提下,早期进行积极的康复训练,如效果不佳或病情反复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以尽可能在早期解除过高的肌张力,手术解除痉挛,并进行必要的畸形矫治,从而达到可观的治果。
婴儿头往后仰是脑瘫吗
婴儿出现头后仰的情况,有可能是因为脑瘫的原因造成的,这也是脑瘫常见的一个症状表现,我们知道脑瘫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近些年来发病率是比较高的,导致脑瘫的原因也比较多,其中和母体当中出现缺氧有着重要的关系,另外如果孕妇在平时生活当中有一些不好的习惯,可能也会导致孩子出现脑瘫的情况。
婴儿头往后仰是脑瘫吗
1.脑瘫明显的症状就是头颈软,正常小儿2个月垂直未能抬头,3个月俯卧能抬头,如果4-5个月不能抬头的要怀疑可能的脑瘫。
2.4-5个月能主动伸手触摸物体,6-7个月能独立坐,8-10个月能爬,1岁能独立站立,15个月前能行走,这些动作如果迟于两个月要怀疑脑瘫的可能
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方法
其中Bobath法、Vojta法、引导式教育具有较完备的理论,国内也在推广采用。上田法、模式训练则由于具有明显的且操作简单而被很多医院所采用。
Bobath治是当前各国治疗脑瘫及一切肢体不自由者的主要方法,它是由英国学者KaIelBobath和BedaBobath夫妇从50年代起密切合作,共同创造的治疗方法。运动发育的末成熟性和运动发育的异常性,是Bobath认识脑瘫的两个基本观点,Bobath认为尽管脑瘫定义为“脑瘫是非进行的“,但是如果异常姿势、异常运动不被中断,病情仍然是进展的,所以Bobath指出:“脑瘫的临床症状至少在青春期前是进行的。“Bobath强调,应抓住有利时机,提倡早期治疗,尽早切断恶性循环,赋活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Bobath的这种观点,改变了神经组织不能再生,损坏了就不能恢复,脑瘫是不治之症的陈旧观念,Bobath主要采用抑制异常姿势、促通正常姿势的方法治疗脑瘫,取得了显著的治果,在英、美、日、德等发达国家被广泛采用。
Vojta又称Vojta诱导,是德国学者Vojta博士总结创造的,由反射性俯爬与反射性翻身组成的、诱导出反射性移动运动的促通治疗手法。据Vojta报告了207例脑瘫危险儿,经过治疗训练,有199名(96%)达到正常化。他断言,脑瘫经过早期诊断和训练是可以治疗的,这引起医学界的震惊。
Vojta应用范围广。从新生儿到年长儿都可以利用,是早期治疗较好的方法。手法简单、容易掌握,在治疗中可培训家长,便于开展家庭疗育,效果明显。例如肌张力较强的患儿,治疗1周后就可以出现效果,特别是早期治疗,效果更好。Vojta不需要复杂、价格昂贵的设备,只需要一个温暖、光线充足的场所和一张治疗台,经济适用,因地制宜,有条件的可住院由训练师专职进行,没有条件的可培训家长进行家庭疗育,定期到医院复诊。
peto又称为集团指导或引导式教育法,它是由匈牙利的学者petoAndras教授创立的(以下简称peto)。peto主要针对两岁以上的有理解能力的小孩,进行全天24小时的严密的集体性的训练。通过行为的意图化、律动化,通过人际关系、工具等方式来促通,使患儿具有自立能力、适应能力与学习能力,从而建立信心,健全人格。具体方法是设定一个个课题,诱导患儿去完成,在完成的过程中达成促通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