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脏病需静养康复的误解
时间:2023.07.10 11:24 作者:温州建国康复医院
时间:2023.07.10 11:24 作者:温州建国康复医院
案例再现:几年前曾经遇到过一位50岁的患者,平常有高血压,一次晨练的时候突发胸痛,立即到医院急诊。在进行了相关检查和治疗后,患者出院,每天按时服药,听医生的话在家好好静养,以前喜欢的活动也都放弃了。尽管如此“忍痛割爱”,患者的“心绞痛”仍反复发作,2年内住了6次院,打针吃药无数,病情反而越来越重。稍微有点不舒服,精神就高度紧张,“心绞痛”也随之而来。
心脏病患者真的需要“静养”吗?
临床上心脏康复是以药物为基础,运动康复为核心,辅之以饮食、心理、戒烟的指导,不仅利于疾病的康复,更有利于预防。心脏乃人身重大器官之一,谈到心脏病,大家都是一副严阵以待的状态,一说起心脏病的康复,每个人想到的件事——静养!然而这是一个误区!必须认识到其严重性!
长期以来,大家对待心脏病的病号都非常小心:卧床静养,能不动就不动,这样才能更快的恢复。但事实恰恰相反。静卧可能会导致肺部感染、下肢血栓、肌肉萎缩、功能退化等问题,让病情反复发作、甚至越来越严重。在临床工作中看到不少患者不恰当地“休息”或卧床,反而让心脏和身体机能得不到锻炼,功能衰减,严重影响康复和生活质量。
运动须有“方”
心脏病患者毕竟不同于普通健康人群,运动须有“方”,这个“方”就是专业医生的运动处方!所以,心脏病患者或家属应该特别注意:
1、心脏病患者的运动治疗如同吃药一样,必须按医生开具运动处方进行。
患者在医院内做运动不同于一般的运动健身,其根本区别是:
①按医生的运动处方进行,严格控制运动强度,保证的同时降低运动风险;
②运动全程有医生和治疗师的严密观察指导;
③对于运动风险较高者,须在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严密的监护下进行。
2、运动强度必须要有“度”才有治疗作用。
运动过度有风险,运动量过小则达不到治果。研究表明:运动量的大小是因人而异的(如同用药剂量存在个体差异一样),取决于个体的病情、体能状况、工作性质和日常运动锻炼情况等。
3、心脏病患者的运动必须在专业医生的监测指导下进行。
医生会通过全面的身体检查和运动测试,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的运动治疗方案,并对患者在进行运动康复时的身体状况进行及时监测,以到佳的运动治果,及避免风险。
医生开出的运动处方需要在患者实践后做适当调整,比如根据患者运动中和运动后的血压和心率等反应调整运动强度,以达到佳的运动,同时提高运动的性。在此过程中医生还会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讲解运动中的注意事项,以帮助患者出院后进一步康复。
上一篇: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