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看】类风湿患者运动:选对方式是护关节强体质的前提【郑州强直类风湿医院】
时间:2025.08.26 09:31 作者:郑州强直类风湿医院
时间:2025.08.26 09:31 作者:郑州强直类风湿医院
对类风湿患者而言,运动并非“禁忌项”,反而能通过合理干预减轻关节僵硬、增强肌肉力量,为关节提供更好的支撑。但需避开“盲目运动伤关节”“完全不动致僵硬”的极端,从运动前准备、运动类型选择到运动中防护,形成科学闭环,才能在保护关节的同时提升体质。
运动前:做好“关节友好”的准备工作
运动前的准备是减少关节损伤的关键,核心在于让身体从“静止状态”温和过渡到“运动状态”,避免突然发力对炎症关节造成冲击。首先要关注身体信号,若处于关节红肿热痛的急性发作期,需优先休息,待疼痛缓解后再逐步恢复运动;若处于病情稳定期,可先通过温和的热身激活身体。热身时建议选择低强度的关节活动,比如缓慢转动手腕、脚踝,轻柔屈伸肘关节、膝关节,或进行缓慢的躯干扭转,每个动作保持自然幅度,以关节无明显不适为度,避免过度拉伸或旋转。同时,可搭配局部热敷,通过温热刺激放松关节周围肌肉,促进血液循环,让关节在更“柔软”的状态下进入运动环节。此外,选择合适的运动装备也很重要,比如穿有减震功能的鞋子减少下肢关节压力,佩戴护腕、护膝等辅助工具为脆弱关节提供支撑,降低运动中的损伤风险。
运动中:选对类型,平衡“护关节”与“强体质”
类风湿患者的运动需遵循“低冲击、强核心、促灵活”的原则,避免高强度、高负重的运动加重关节负担,同时通过针对性运动增强肌肉力量与关节灵活性优先选择对关节冲击小的有氧运动,这类运动能提升心肺功能、促进代谢,且不会给关节带来过大压力。比如水中运动,水的浮力可减轻关节负重,患者在水中进行步行、伸展等动作时,既能活动关节,又能通过水流阻力锻炼肌肉;还有温和的骑行,选择调整好座椅高度的自行车,让膝关节在蹬踏时保持自然屈伸,避免过度弯曲或伸展,既能锻炼下肢力量,又能减少关节摩擦。同时,需搭配力量训练增强肌肉支撑力。肌肉力量不足会导致关节承受更多压力,因此可通过无负重或轻负重的力量训练,锻炼关节周围的肌肉群。比如坐姿时进行直腿抬高,缓慢抬起下肢再缓慢放下,通过腿部肌肉收缩增强大腿前侧力量;或借助弹力带进行上肢拉伸,在可控力度下锻炼手臂肌肉,增强关节稳定性。注意力量训练时需循序渐进,避免突然增加负荷,以肌肉有轻微酸胀感但不疼痛为宜。此外,关节灵活性训练也不可忽视。通过缓慢的拉伸动作,帮助维持关节活动范围,减少僵硬感。比如站立位进行腰部轻柔伸展,双手向上缓慢举高,配合深呼吸放松躯干;或坐姿时进行髋关节旋转,缓慢转动臀部,改善髋关节活动度。这类训练需长期坚持,才能逐步提升关节灵活性,减少因僵硬导致的活动受限。
运动后:做好收尾,减少关节不适与疲劳
运动后的护理与运动本身同样重要,科学的收尾能帮助缓解肌肉疲劳,减少关节酸痛,避免因运动后恢复不当引发不适。运动结束后,需进行温和的放松活动,比如缓慢散步、轻柔的关节按摩,或进行深呼吸配合全身拉伸,让紧张的肌肉逐步放松,促进血液循环,帮助代谢运动中产生的乳酸,减轻肌肉酸胀感。同时,要注意关节的保暖,运动后身体毛孔张开,若遇寒冷刺激易导致关节血管收缩,加重炎症反应,因此需及时穿上衣物,避免关节暴露在低温环境中。另外,运动后的身体观察与调整也很关键。每次运动后留意关节是否有红肿、疼痛加剧等情况,若出现轻微不适,可通过局部冷敷(急性期)或热敷(缓解期)缓解;若不适持续,需适当减少下次运动的强度或时长,甚至暂停运动并咨询医生。同时,要保证充足的休息与水分补充,运动后身体消耗较大,及时补水能维持代谢稳定,充足的休息则有助于肌肉与关节的修复,为下一次运动做好准备。
总之,类风湿患者的运动需“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从准备到收尾形成完整的科学流程,才能在保护关节不受损伤的前提下,逐步增强体质,改善关节功能,让运动成为病情管理的“助力”而非“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