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沉迷手机游戏怎么办

发布于 2024-12-30 15:59

有的初中生因为缺少父母的陪伴,再加上没有同龄的朋友一起玩耍,只能跟手机为伴了。孩子的自控力不足,久而久之就会被手机里有趣的游戏所吸引,家长要理性的看待这类孩子,多陪伴他们,跟他们一起参加亲子活动。

初中生沉迷手机游戏怎么办

1、培养孩子其他的兴趣和爱好

这个年龄的孩子正是最喜欢进行同伴游戏的阶段,可以丰富他们自己的生活,多带他们出去和同龄人玩,去自然环境中玩,培养孩子喜欢做的事情,比如画画、乐高等等。他们内心不空虚、有喜欢的事情,慢慢对手机游戏的喜爱就会减少。

2、制定规则

家长应该制定一些有效的规则,来帮助孩子克服对手机游戏的依赖。家长可以规定一天中只能玩一定时间的手机游戏,并且在他们上学、作业、休息时间不能玩手机。此外家长可以在他们上学后将手机送到家中,避免他们在校园内使用手机,让孩子减少使用手机。

3、多陪伴孩子

很多时候他们之所以拿着手机不放,都是跟着家长学会的,因此家长不妨先反思一下自己。如今社会压力大,家长忙于赚钱很少陪伴孩子,而且回到家往往拿着手机看视频、玩游戏或者刷流量,忽视了他们的生活。对此家长一定要抽出时间多陪陪他们,这样他们会主动放下手机,与家长拉近距离。

初中生沉迷手机游戏的原因

孩子没有获得足够的陪伴:单独的话语永远是苍白无力的,没有行动的衬托一味言传将毫无意义。他们把游戏当成了伙伴,是因为他在现实生活中缺少陪伴,父母应该尽量多抽出点时间来陪陪孩子,陪他们一起完成作业、玩会儿游戏、谈谈人生理想,多鼓励自己的孩子。

获得掌控感:孩子的时间被学校和家长安排得满满当当,连自己什么时候吃饭睡觉,什么时候洗澡理发之类的事务都被安排了,感觉自己是在失控的生活中随波逐流。而在网络世界里一切都可以自己说了算,这种掌控感特别有吸引力,让他们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初中生沉迷手机游戏的危害

危害一:耽误孩子学习。一个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经常玩手机就会消耗他大量的精力,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喜欢玩手机的孩子,习惯了手机带来的轻松愉悦的信息,对知识学习感到鼓噪乏味,学习成绩下降,受到指责后形成恶性循环之后,渐渐的孩子丧失了求知欲,产生厌学情绪。

危害二:容易使他们分不清真实和虚假世界。电视、手机等产品带给孩子的虚拟世界,常使他们将自身带入其中,分不清虚幻和现实。拿玩游戏来说,他们胜利了就会有自豪感和成就感,经常在游戏里找到游戏角色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就会沉迷在虚拟世界中而回避现实,长此以往不利于孩子的社交活动。

危害三:影响孩子的视力。因为有的孩子沉迷游戏,一天时间中,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盯着电脑屏幕或是手机屏幕。长时间的不健康用眼方式,导致孩子眼睛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近视、散光等问题最为严重。如果我们做父母的不能够帮助孩子,从游戏中走出来,孩子的近视只会越来越严重,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相关推荐

健康早知道 更多

Q
肾积水会引起肾功能异常吗

回答:是的,肾积水可能会引起肾功能异常,尤其是长期或严重的肾积水会对肾脏组织造成损害,影响其正常运作。肾积水的原因可能与尿路梗阻、先天性结构异常或感染等有关,需尽早明确病因,采取针对性的...

Q
间质性膀胱炎需要做手术吗?

回答:间质性膀胱炎通常无需直接进行手术,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膀胱训练以及生活方式调整等,但在病情严重且其他治疗方式无效时,可能需要考虑手术干预。具体应根据病情轻重程度、患者个体差异以及...

Q
什么东西泡酒壮阳

回答:泡酒壮阳主要是通过加入某些传统中药材或食材来增强男性的身体机能和性功能,但需要根据个体体质选择合适的药材,以免适得其反。常见的材料包括海马、枸杞、人参等。饮用时要注意适量,并避免随...

Q
造影后腹痛多久算正常

回答:造影后轻微腹痛通常持续1-2天属于正常现象,若腹痛时间超过3天或症状明显加重,应及时就医排查潜在问题。常见原因包括造影剂刺激、生理反应或个体敏感性,缓解方法包括多饮水、休息和对症处...

Q
什么是精神分裂征

回答:精神分裂征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患者通常会出现思维、情感和行为的严重障碍,可能感觉与现实脱节。引发该疾病的原因可能包括遗传、外部环境压力、神经生理异常及心理因素,治疗包括药物、心理...

Q
面瘫一年后还能自愈吗

回答:面瘫一年后自愈的可能性较低,需要及时评估面神经损伤的程度,选择针对性的治疗手段如康复训练、药物治疗、甚至手术干预来改善症状。 1造成面瘫持续不愈的原因 面瘫无法自愈可能与面神经的严...

Q
桡骨小头骨折的治疗

回答:桡骨小头骨折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和功能康复,根据骨折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方案。轻度骨折可采用石膏固定和药物治疗,严重骨折可能需要手术干预。 1、保守治疗 对于轻微的...

Q
肺纤维化患者总发烧怎么办

回答:肺纤维化患者总发烧,可能是感染、药物反应或疾病恶化的表现,需尽快咨询医生明确原因并及时处理。常见处理方法包括查明病因进行对症治疗、抗感染治疗、优化用药方案以及必要时的住院观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