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分娩”妈妈的分娩经历

发布于 2012-03-31 10:01

  “我可以自豪地说,我的分娩过程是在幸福中度过的”,刚升级为妈妈的小美幸福的说,刚刚出了月子的她,就上网将她的分娩经历发表在个人博客上,在博客中她提到,曾经看多了、听多了分娩时撕心裂肺的疼痛场面,而她在青岛某医院的这次无痛分娩经历,第一次让她知道,原来生孩子是可以不痛的并且也可以不剖腹。>>推荐阅读:无痛分娩的过程是怎样的呢

  可身为小美的丈夫李先生可不是这么认为的,老婆的这次生产经历简直就像历险记一般,险象环生。

  采访时,院长介绍到,小美是早上7点被送到医院的,到医院的时候羊水就已经破出,肚子一个劲儿的疼,情况十分危急。据李先生讲,本来他们就是准备今天入院待产的,没想到早上小美刚收拾了一下入院准备的物品,就突然喊肚子痛,一看竟然是羊水破了,这才紧急来到医院。

  在详细了解情况后,产科专家认为产妇的情况适合自然无痛分娩,但这时候小美因为疼痛不能忍受而拒绝任何检查,并且强烈要求现在就给她剖腹产,李先生看着疼痛难忍的爱妻也慌了手脚没了主意,向专家组提出了同样的要求。

  临危不乱无痛分娩母子平安

  这倒是让院长有些意外,分娩室中院长给小美检查发现她的一切指征都很正常,宫缩也很规律,这种情况下完全可行无痛分娩,这样不仅婴儿可以通过产道分娩,避免一些非正常产所带来的健康隐患,产妇也可免遭一刀之苦,保持体形健美。可因为对疼痛比较敏感,小美在紧急关头强烈要求剖腹产,做剖腹产虽然医生省时省力省事了,但对于产妇和婴儿来说可是实在太可惜了。院长毅然决定将自然产和剖宫产的利弊与李先生讲清楚,争得他的同意后,为小美行无痛分娩。

  当小美的宫口开到近4厘米的时候,阵痛更加明显,哭着喊着让医生快给她剖了吧。这时候,麻醉师单祥英主任启动无痛分娩程序,顿时小美感觉舒服了许多,在产床上迷迷糊糊睡了一阵,醒来检查已经开到7、8厘米了。这时候小美对疼痛已经不敏感了,情绪也很稳定,宫口很快开全,按照助产师的指导,很快,一个健康的男婴顺利娩出。

  当护士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守在门口的李先生时,魏先生也是喜极而泣,李先生告诉笔者,“老婆推进分娩室后,她那痛苦的样让我真的是太揪心了,我们也知道自然产要比剖宫产对母亲和婴儿都好,可她那痛苦的那样我实在是看不下去,要不是院长极力建议自然产,我们真的就剖了。真要感谢医院的所有专家和护士们,保证了母子平安,还没有在肚皮上留下一刀。院长这样为产妇和婴儿着想,真是太让我们感动了。”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健康早知道 更多

Q
癫痫持续状态如何分类

回答: 癫痫持续状态可分为全面性发作持续状态、局灶性发作持续状态、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和超级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四种类型。 全面性发作持续状态表现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持续超过5分钟或两次发作间...

Q
脚麻肿胀是什么原因

回答: 脚麻肿胀可能与血液循环障碍、神经压迫、代谢性疾病等因素有关。 血液循环障碍是导致脚麻肿胀的常见原因,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或久坐久站可能影响下肢血液回流,引发局部淤血和水肿。神经压迫...

Q
无痛人流后同房会有什么后果

回答: 无痛人流后过早同房可能导致感染、出血或子宫损伤。 无痛人流术后子宫内膜存在创面,宫颈口处于开放状态,此时同房容易将外界细菌带入宫腔,引发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生殖系统感染。感染可能...

Q
烂嘴的最快治疗方法

回答: 烂嘴通常是指口腔溃疡,可通过局部用药、调整饮食、保持口腔卫生等方式治疗。 口腔溃疡可能与维生素缺乏、口腔黏膜损伤、免疫力下降等因素有关。局部用药可选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口腔溃疡散...

Q
什么是运动性荨麻疹

回答: 运动性荨麻疹是一种由运动诱发的皮肤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瘙痒、红斑或风团。 运动性荨麻疹可能与胆碱能性荨麻疹、食物依赖性运动诱发过敏反应、遗传因素有关。胆碱能性荨麻疹通常在体温升高...

Q
拔智牙有什么后遗症

回答: 拔智齿后可能出现疼痛、肿胀、出血等常见后遗症,少数情况下可能发生干槽症或神经损伤。 拔智齿后最常见的后遗症是术后疼痛和肿胀,通常持续1-3天,可通过冰敷和遵医嘱服用止痛药缓解。创...

Q
小孩咳嗽变异性哮喘症状

回答: 小孩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长期慢性干咳,夜间或清晨加重,运动后可能诱发或加剧。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主要表现为咳嗽,通常没有明显的喘息或呼吸困难。咳嗽多为...

Q
预防手足口病日常注意几点

回答: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保持个人卫生、避免接触传染源、增强免疫力等方式预防。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预防需注意饭前便后使用肥皂洗手,避免用脏手接触口鼻眼。儿童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