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宝宝挑选个好的奶瓶非常重要

发布于 2018-01-12 15:30

  当宝宝开始喝奶粉时,父母就要给宝宝挑选合适的奶瓶了。从曲体奶瓶到直体奶瓶,从可循环使用到即抛型奶瓶,现在的父母在选择喂哺工具的时候都有很多的选择。但在挑选的时候应该怎样选呢?要考虑什么因素呢?别着急,下面就给介绍几款常见的奶瓶。

  对于不同种类的奶瓶大家都有许多不同的看法:

  传统直体型

  这种可能是最经济而且可以循环使用的一种。如果你要考虑到经济因素或则喜欢一些比较容易清洗的话,这种无疑就是最好的选择。

  使用这种奶瓶的妈妈贝蒂说:“我尝试过好几种不同的奶瓶,但我的儿子对于其它的胶嘴好像很不适应,很难吸奶。所以我还是比较喜欢这种普通型的奶瓶,而且很容易清洗。

  曲体可循环型

  这种奶瓶顶部有一个成45度角的弯曲设计,可以用直立式喂宝宝更加容易和舒服。直立式喂乳方式可以防止液体流进宝宝的中耳从而引起感染发言。这种奶瓶的价钱适中,所以也是许多妈妈的选择之一。。

  一次性奶瓶

  这种奶瓶包括两部分:一个硬胶瓶和一个一次性能嵌入瓶子的软胶奶嘴。这种奶瓶能够减少宝宝对气体的吸入,因为这个奶嘴再喂宝宝之前可以进行挤压减少瓶中气体,当宝宝在吃奶的时候,奶嘴也会压缩防止额外的气体进入。这种一次性奶嘴还可以有许多用途,它可以嵌入曲体式奶瓶中防止中耳发炎。但其缺点就是不能准确地量度瓶里面的液体。

  无泡型奶瓶

  这种可循环型奶瓶对于那些容易吸入气体和腹痛而且又不喜欢一次性奶瓶的宝宝来说是最好的选择。这种奶瓶里面有一个螺旋形设计,方便你将一个可清洗的橡皮盘嵌入,这个特别的橡皮底盘能够让空气通过瓶子底部进入,而不是通过奶嘴。但实际上,在喂奶的过程中,适量的气体是必需的。

  如果没有这些适量的气体,奶瓶就会形成真空,奶嘴也会扁塌。但是由于气体通过奶嘴进入就会混在奶水或者母乳中,宝宝吸入就容易引起腹痛。所以如果气体是通过底部进入的话,就不容易跟液体混合,所以宝宝也不会吸入泡泡。而且奶瓶两端都能够卸出,就更加方便清洗,而且你也不用担心液体泄漏的情况。

  免提奶瓶

  这种奶瓶方便一些双胞胎或者多胞胎的父母,因为这种可以系在车座或者婴儿手推车上。一条长6寸的管连接着奶瓶口和奶嘴,对于一些还不能够握着奶瓶的宝宝更加方便。当然,这种奶瓶不能经常使用,因为亲手喂哺的话对于促进亲子关系和宝宝的发育都是十分重要的。

  空腔式奶瓶

  这种奶瓶有一个独立的组成部分能够预先测量出奶粉和水的分量。如果你准备好了喂宝宝的话,只需要扭动顶部,就可以自动将奶粉和水混合。这种奶瓶就最适合外出或者旅游时使用了。

  还是不能决定选择哪一种吗?其实选择适合的奶瓶需要不断尝试的,宝宝尝试完以后会用行动告诉你选择是错的。在你选择某一种奶瓶之前,都要先试一下,如果你跟宝宝都喜欢的话就证明你选对了。

相关推荐

健康早知道 更多

Q
人体缺少维生素会怎么样

回答:人体缺少维生素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从营养不良到免疫力下降,甚至影响生长发育和皮肤健康。维生素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物质,在维持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中起着关键作用。一旦缺乏,可能导致...

Q
儿童打生长激素针多少钱

回答:儿童注射生长激素的费用因多种因素而异,通常价格范围在5000到20000美元之间(折合人民币约3万到14万元左右)。价格的差异主要取决于儿童的具体情况,比如是否存在生长激素缺乏、治...

Q
可以做食物不耐受igg吗

回答:如果你正在考虑做食物不耐受IgG检测,通常是在出现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时,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这种检测。食物不耐受是指当人体缺乏某种消化酶或对某些食物成分过敏时,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不良...

Q
2型糖尿病防治中目标是什么

回答:2型糖尿病防治的目标主要集中在血糖和血压的有效控制。这些目标不仅能帮助患者维持健康的生活状态,还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控制血糖是首要任务,空腹血糖应在3.9-6.0mmol/L之间,...

Q
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自查

回答: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了解其临床路径有助于早期发现和管理。通常,医生会通过一系列的诊断步骤来确认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这些步骤包括问诊、触诊、血糖检测和尿常规检查。通过这...

Q
自闭症孩子手摸裤裆里

回答:自闭症儿童可能会出现一些让家长感到困惑的行为,比如手摸裤裆。这种行为可能与自闭症的特征有关,包括感官寻求和自我安抚。家长需要理解这种行为可能是孩子在寻求某种感官刺激或者试图安抚自己...

Q
萎缩性胃炎的中药处方

回答: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胃病,表现为胃黏膜逐渐变薄、腺体萎缩,常伴有胃胀、食欲减退等不适症状。中医治疗萎缩性胃炎,通常通过清热、化湿、理气和调理脾胃功能来改善症状。常见的中药方剂...

Q
吃了过期菠萝胃疼呕吐

回答:吃了过期菠萝后出现胃疼和呕吐的情况,通常是因为食物中毒、急性胃肠炎或过敏反应等原因导致的。这种情况下,建议尽快就医,明确病因后进行相应的治疗。过期食物可能含有有害的细菌或毒素,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