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热咳嗽用西药or中药

发布于 2014-08-07 09:54

  孩子采用西医治疗多会出现反复咳嗽,迁延不愈的现象,有中医健康知识的家长一般会购买中药治疗,效果较好。中医辨证治疗标本兼治,中医中药在治疗咳嗽的同时注重清热、解毒,消除疾病的根本病原,同时化痰、止咳,治疗表征。

 

  我们都知道中医配方针对不同病情设计组方,系统治疗疾患。但是每一个产品的组方也不是尽善尽美。

  第一:儿童用的中药组方在适用性上也有较大差别

  治疗小儿肺热咳喘的组方较多,清肺热的中药有药性大寒的石膏等成分,大寒伤胃,所以清热解毒的药物多数不适合孩子长期服用。

  在祖国千年经典古方麻杏石甘汤+白虎汤+双黄连+板蓝根基础上研制的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不仅清热解毒,宣肺化痰、止咳平喘,有效治疗肺热咳喘。同时针对儿童"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和"驱邪易伤正"的特点,以"麻杏石甘汤"合"白虎汤"清热解毒,宣肺解表,同时配伍麦冬、知母滋阴润肺,实现扶正驱邪的目的。

  另外,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大胆而巧妙的重用"石膏反佐麻黄"的中医理论,极大保证了小儿用药安全。肺与大肠相表里,腑气下通,肺热自降。黄芩上行泻肺火,下行泻大肠下焦之火;麦冬对肺燥干咳,内热消渴,肠燥便秘效果明显,二药合用,驱逐毒秽,通腑泄肺逐瘀。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儿科临床应用较广泛,患儿依从性较高,值得家长放心购买。同时清肺热、抗病毒、化痰、止咳、消炎、退热。系统治疗肺热感冒、肺热咳喘、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防治甲流等恶性流感等病症。是家庭常备的小儿及儿童专用药品。

  第二:大人服用的中药很多是不适合孩子服用的

  有家长图方便,把自己服用的"双黄连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感冒退热冲剂"给孩子吃,实际上并不妥当。因这些成药是根据成人特点配制的,对小孩来讲,有些成分刺激性较大,不少孩子吃了以后会出现胃口不好、恶心、呕吐,胃镜检查常常发现有"急性胃炎"。

  因此,吃药应根据小孩特点,进行辨证施治,度身定制,不能想当然地移花接木,把大人的药给孩子吃。

  中医药是祖国的宝贵财富,中医药在近年来众多重大流感疫情爆发时起到西医西药无法做到的治疗效果。家长朋友对孩子易感疾病的特点,适当学习中药防治疾病常识,可有效保护孩子的健康。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健康早知道 更多

Q
鼻炎和鼻窦炎有什么区别 简单四招轻松辨别鼻炎和鼻窦炎

回答: 鼻炎和鼻窦炎是两种不同的疾病,鼻炎主要发生在鼻腔黏膜,鼻窦炎则发生在鼻窦黏膜。鼻炎通常表现为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鼻窦炎则可能伴有头痛、面部压痛、脓性鼻涕等表现。 鼻炎多由过...

Q
溶栓治疗的最佳时间

回答: 溶栓治疗的最佳时间是发病后3-4.5小时内。 溶栓治疗主要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或心肌梗死等血栓栓塞性疾病,其疗效与治疗时机密切相关。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3小时内接受静脉溶栓可显著改...

Q
一劳累就下巴肿怎么回事

回答: 一劳累就下巴肿可能与淋巴结炎、过敏反应或腮腺炎有关。 淋巴结炎多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劳累时免疫力下降易诱发炎症反应,表现为下巴区域淋巴结肿大伴压痛,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低热。过敏反...

Q
婴儿打呼噜的危害是什么 婴儿打呼噜暗藏3大危害

回答: 婴儿打呼噜可能与腺样体肥大、过敏性鼻炎、先天性喉软骨发育不良等因素有关,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导致面部畸形、诱发中耳炎等并发症。 婴儿打呼噜时,呼吸道受阻可能导致睡眠中缺氧,长期缺氧...

Q
小儿不明原因的反复发烧怎么回事

回答: 小儿不明原因的反复发烧可能与感染性疾病、免疫系统异常、血液系统疾病等因素有关。 感染性疾病是小儿反复发烧的常见原因,包括细菌性感染如肺炎链球菌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以及病毒感染...

Q
小孩肺炎的症状有哪些 小孩肺炎症状与体征介绍

回答: 小孩肺炎的症状主要有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等,严重时可出现口唇青紫、精神萎靡。肺炎可能与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肺部湿啰音、胸痛等症状。 发热是肺炎的常见症状,体温...

Q
牙周炎饮食注意哪些方面

回答: 牙周炎患者饮食需注意避免刺激性食物,增加富含维生素和优质蛋白的食物摄入。 牙周炎患者应减少食用过硬、过烫、过酸或辛辣的食物,这些食物可能刺激牙龈加重炎症。可以适量选择质地柔软、温...

Q
声带沙哑怎么办 揭秘声带沙哑的三个处理方法

回答: 声带沙哑可通过发声休息、雾化吸入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 声带沙哑可能与用声过度、急性喉炎、声带息肉等因素有关。发声休息是基础干预措施,需避免长时间说话或大声喊叫,建议每日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