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过敏性鼻炎误当感冒治

发布于 2018-06-05 11:26

  相信生活中这样的糊涂家长也不少,总是分不清感冒和鼻炎的区别,当孩子出现连续打喷嚏、流鼻水和鼻痒的症状时,将孩子的过敏性鼻炎当成感冒。结果孩子药物吃了一大堆,但鼻塞、打喷嚏的现象竟然丝毫未减,这时家长就要警惕过敏性鼻炎的可能性。

  小儿过敏性鼻炎误当感冒治?当心哮喘找上你

  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危害大容易发展成哮喘

  专家表示,过敏性鼻炎又叫变态反应性鼻炎,是由于接触致敏原后,鼻黏膜发生慢性炎症反应,从而出现鼻子痒、打喷嚏、分泌物增多、鼻黏膜肿胀等问题。对于儿童来说,过敏性鼻炎的危害绝不仅是造成打喷嚏、流鼻涕。如果过敏性鼻炎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还可能诱发多种并发症,最常见的是支气管哮喘,有的还并发鼻窦炎、中耳炎、过敏性咽喉炎等。

  专家表示,过敏性鼻炎和哮喘关系密切,这是因为鼻黏膜和气道黏膜相连,两者是“同一气道,同一个疾病”。过敏性鼻炎的上呼吸道炎症极易向下蔓延,导致过敏性支气管炎症和哮喘。同时,过敏性鼻炎和哮喘也有相似的发病机制,过敏性鼻炎的上呼吸道和哮喘的下呼吸道有着相同的免疫功能缺陷,易对某些外界物质(医学上称过敏原, 如花粉、尘埃、药物以及食物等)产生过强的免疫反应。所以,小儿患有过敏性鼻炎要及早干预、控制,从源头上预防,避免引起哮喘等并发症。

  哮喘

  过敏性鼻炎该如何治疗?

  首先,治疗过敏性鼻炎用药应遵医嘱,不可自行用药。目前过敏性鼻炎的西医治疗方法有吃抗过敏药、鼻内激素、脱敏治疗等。专家表示,长期使用抗生素治疗鼻炎会使人产生抗药性而减低人体免疫机能。对家长而言,也会特别担心西药的副作用,不放心常给孩子使用。

  其实,中医药治疗过敏性鼻炎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中医通过调节免疫、调理改善过敏体质、预防和治疗过敏性鼻炎向哮喘发展方面疗效显著。《内经》认为:“肺开窍于鼻”,故鼻病似当责之于肺。所以治疗鼻炎的重点是温补肺气、健脾益气,从而提高患者抗病能力,就可以改善病情,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

  玉屏风颗粒就是典型的代表方。玉屏风颗粒组方由黄芪、白术、防风配伍而成,黄芪补益肺气,白术健脾益气,防风走表祛邪。三药合用,可补益正气,使卫表固,去除邪气而通鼻窍,亦可通过调节身体免疫,改善过敏体质,抑制变态反应,减少过敏性性疾病的反复发作。且玉屏风颗粒为纯中药制剂,温和调理效果好,是小儿增强抵抗力、抑制变态反应的家居良药!

  除了药物预防之外,良好的生活方式也可以帮助预防。首先,要远离过敏原;其次,孩子应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积极锻炼,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最后,应注意天气变化,及时给孩子添衣保暖,避免受寒而感冒加重鼻炎症状。

相关推荐

健康早知道 更多

Q
肺癌早期手术后复发率高吗

回答:肺癌早期手术后复发率相对较低,但仍存在一定风险,大约在20%-30%之间,主要与患者个体差异、肿瘤类型及术后治疗和护理有关。通过针对性检查、规范化治疗以及健康生活方式,可以显著降低...

Q
应激性心肌病临床表现

回答:应激性心肌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突然起病,常伴有胸痛、心悸、气短等类似急性心梗的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休克甚至猝死。患者需及早就医,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及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并采取针对性治...

Q
扁桃体炎是什么感染引起的

回答:扁桃体炎通常由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引发,其中以链球菌和病毒感染最为常见。具体病因可能涉及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或其他病理性疾病。 1、细菌感染: 导致扁桃体炎最常见的细菌是A组...

Q
洗纹身最好的方法不留疤多少钱

回答:洗纹身最好的方法是选择专业激光技术,这种方法能有效减少疤痕风险,一般价格在每次500元到3000元之间,具体费用需视纹身大小、颜色深浅和治疗次数而定。针对个体差异,合理选择方法与专...

Q
腮腺炎吃什么消炎药

回答:腮腺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常以腮腺肿大、疼痛为主要症状,对于病毒引起的腮腺炎,抗病毒药物或对症治疗更为重要,而细菌感染诱发的腮腺炎则可使用抗生素消炎药,如阿莫西林、头孢...

Q
心脏药物球囊是什么,手术后需要恢复多长时间

回答:心脏药物球囊是一种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微创医疗技术,通过释放药物减少血管内再狭窄的风险,术后恢复时间一般为1至3个月,具体时长需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建议决定。 1、什么是心脏药物球...

Q
发烧可以吃蓝莓吗

回答:发烧可以吃蓝莓,但要适量,且需注意身体对食物的反应。蓝莓富含维生素C、抗氧化物和膳食纤维,有助于支持免疫力和促进身体恢复,但冷饮或冰冻的蓝莓可能刺激咽喉,不建议发烧期间食用过凉或过...

Q
头孢地尼分散片可以一次吃两粒吗

回答:头孢地尼分散片是否可以一次吃两粒,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患者的年龄、病情、药物剂量等具体情况决定。盲目加大剂量可能引发副作用或药物累积中毒,遵医嘱是用药的前提。 1、决定剂量的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