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大便绿色是消化不良惹的祸

发布于 2018-12-17 18:26

  宝宝的大便是判断宝宝身体是否健康的“晴雨表”,通过每日观察宝宝的大便可以及时发现宝宝身状况的变化。不管是吃奶粉还是吃母乳的宝宝,拉出来的大便都是淡黄色,当宝宝拉出来的大便由黄色变成绿色时,父母就要重视起来喽。

  宝宝大便绿色的3种原因

  一般来说,宝宝拉绿色大便有三种原因:

  1.肚子受凉了,消化不良

  2.人工喂养奶粉里的铁吸收不好,随大便排出了

  3.宝宝没吃饱,大便绿色即饥饿性大便

  宝宝大便变绿的主要原因

  中国有句俗话说:“吃什么拉什么!”,虽然吃母乳的婴儿不会直接吃什么东西,但是母亲吃了什么,通过母乳也会反应给婴儿。要是母亲吃了绿色的的青菜,婴儿的大便也会呈淡绿色,这个情况父母就不用担心。但是要是母亲吃了辛辣的食品,也会让婴儿的大便呈绿色,这是因为辛辣的食品通过母乳已经影响到了婴儿,导致其消化不良。这个情况母亲就要重视起来要忌口,不能为图一时的口感而影响到婴儿的肠胃。如果宝宝消化不良,可以吃点健脾,化积口服液等。人工喂养的小儿大便呈偏碱性,能使部分粪胆红素进一步转变为粪胆原,粪胆原是无色的,所以大便多呈浅黄色。如果宝宝吃的配方奶粉中的铁质没有完全吸收掉,也会让他的大便发绿。

  预防宝宝大便发绿的方法

  既然宝宝大便变绿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宝宝的消化不良。那妈妈们可以通过改变宝宝的饮食习惯和饮食规律去预防婴儿大便发绿。而喂母乳的妈妈们就要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去预防这种问题的发生。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要吃清淡的食物,不要吃海鲜,不要吃过冷和过热的食物,水果也要有选择,以平性为主,也要多喝白开水。注意乳头卫生,一旦乳腺发炎,要停止喂母乳。

  人工喂养的宝宝,由于营养不全(没有母乳好),会造成消化系统功能虚弱,要随时观察宝宝,调整饮食的量;注意宝宝的冷暖,这也会影响宝宝的胃口。一但宝宝生病,奶要减量。宝宝每晚睡着之后,妈妈隔着衣服,在宝宝肚上轻轻的按顺时针方向按摩,从10次到最多30次,有利宝宝肠胃的消化和吸收,促进功能的完善。

  同时让宝宝多喝白开水也可以预防大便变绿,喝母乳的宝宝也应该多喝白开水,早上起来就喝白开水,可以补充晚上丢失的水分,清理肠道,排除废物,唤醒消化系统及整体机能的恢复,清洁口腔等;喝奶时间要有规律,有间隔(0到1月宝宝:2小时一次,晚上可以4小时;1到2个月宝宝:2到3小时一次,晚上可以3到5小时;2到4个月的宝宝:3到4小时一次,晚上可以4到6小时),是因为宝宝的肠胃娇嫩,发育不完全,需要充分排空和休息,保证消化、吸收功能正常运作。中间时间以喝白开水为主,不要吃其他东西,补充充足水分,促进消化、吸收功能的完善,排除体内废物和毒素。

相关推荐

健康早知道 更多

Q
女生做痔疮检查尴尬吗

回答:女生做痔疮检查可能会感到尴尬,但这是正常的医疗程序,医生会以专业和尊重的态度对待患者。痔疮检查通常包括肛门指检、肛门镜检查和结肠镜检查,目的是明确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 1、为什么女...

Q
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

回答: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原因是中耳腔内积液,通常与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过敏等因素有关。治疗需根据病因采取药物、手术或生活方式调整。 1、咽鼓管功能障碍 咽鼓管是连接中耳和鼻咽部的通道,...

Q
左侧附件炎是怎么回事

回答:左侧附件炎通常是指女性生殖系统中的输卵管和卵巢因感染而引发的炎症,需要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就医。一般情况下,患者会感到左下腹疼痛,并伴有发热、白带异常或全身不适。 附件炎发生的...

Q
食管息肉严重吗会癌变吗

回答:食管息肉通常不严重且癌变风险极低,但可能会引发吞咽不适等症状,需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来管理和监测其发展。如果息肉持续增大、症状加重或存在其他特殊情况,应尽早就医进行检查和评估。...

Q
动脉硬化还能逆转吗

回答:动脉硬化无法完全逆转,但可以通过药物和生活方式干预来延缓其进展并改善预后。常见措施包括使用他汀类药物控制胆固醇水平、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戒烟、健康饮食与规律运动,以及积极管理伴...

Q
口腔上颚腺瘤会复发吗

回答:口腔上颚腺瘤存在复发的可能性,特别是在未完全切除或术后未妥善管理的情况下。虽然大多数口腔上颚腺瘤是良性病变,但其潜在的恶性转化风险和复发特点不容忽视。为了有效降低复发率,治疗时需彻...

Q
白细胞减少会引起流鼻血吗

回答:白细胞减少有可能引起流鼻血。白细胞减少会削弱身体的免疫防御能力,这可能导致鼻腔局部组织容易感染和发炎。在鼻腔黏膜充血的情况下,用力擤鼻涕或挖鼻孔容易损伤脆弱的黏膜,从而诱发流鼻血。...

Q
吃了饭胀肚消化不良

回答:吃完饭后感到胀肚和消化不良,这种情况可能让人感到非常不适。通常,这可能与饮食过量、慢性胃炎、胃溃疡或肠梗阻等因素有关。要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及时就医,通过专业医生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