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共同抚养责任是什么 提高男性共同抚养责任有什么好处

发布于 2022-03-22 15:21

在孩子出生之后,不管是从衣食住行还是教育等方面,女性承担了太多太多的责任和压力,因此两会中委员建议提高男性共同抚养责任,对此你怎么看?如何提升男性共同抚养责任?下面小编带来介绍。

委员建议提高男性共同抚养责任全国政协委员丁磊建议,减轻女性及其家庭在生育、养育、教育全环节上的负担。

此外,委员建议国家承担女性生产费用,酌情推出夫妻共用产假制度,提高男性共同抚养责任,提高儿童医疗保障,增加婴幼儿托育机构数量等举措。

网友们表示这样的建议没毛病!养育孩子是夫妻双方共同的责任,但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家庭都是女性主要承担着养育孩子、照料家庭的责任,甚至还有部分家庭出现父亲一方严重缺失养育责任的丧偶式育儿情况。

以上情况表明,男性抚养孩子方面的确应当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陪产假与产假合并,夫妻合休,让男性也享有适当的时间去分担日常照料孩子的责任,这不仅有利于家庭和谐,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健康。

另外对于女性休产假而造成的职场歧视也可以得到缓解。

与此同时,男性也应加强自身的责任感和共同承担抚养责任的意愿,否则即便有充足的时间也是无济于事。

如何提升男性共同抚养责任父亲对孩子的教养责任是无法由母亲完全取代的。

人们常说父爱如山,可见对孩子来说,爸爸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长时间缺少父亲的陪伴成长,少了父亲阳刚之气,母亲长年在家带娃,女性往往阴柔,带出来的尤其是男孩,就会变得有点“娘”。

这是最典型的“丧偶式育儿”。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各有优势。

妈妈教会孩子温柔、耐心、体贴,而爸爸则承担豁达胸、豪爽的一面。

虽然现在大部分家庭爸爸参与育儿比妈妈要少许多,但是要知道爸爸的不可替代性。

1.男性多参加育儿活动可以提升整个家庭的和谐感和幸福感。

2.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由于催产素分泌的关系,女性会对孩子更敏感,和孩子会更强,而男性对孩子的敏感度会相对弱一些,这是正常现象。

3.女性在这个阶段应该多鼓励队友与孩子接触,而非因为队友笨手笨脚将其从孩子身边推开。

多与孩子接触有助于刺激男性催产素分泌,有助于男性爱上抚育行为。

4.相关社会福利保障应该跟上来并且落到实处(比如对落实男性产假的单位进行税收减免或者直接对个人补贴等实际措施),从制度上和福利上保证男性能够更多参与。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健康早知道 更多

Q
生完孩子头疼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揭秘产后头痛的几个原因

回答: 生完孩子头疼可能与激素水平变化、睡眠不足、贫血等因素有关。 产后头痛通常表现为头部胀痛或钝痛,可能伴随头晕、乏力等症状。激素水平变化是常见原因,分娩后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急剧下...

Q
怀孕初期感冒嗓子疼怎么办 三招及时治疗初期孕妇感冒

回答: 怀孕初期感冒嗓子疼可通过多喝水、盐水漱口、遵医嘱用药等方式缓解。 感冒嗓子疼可能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咽喉黏膜干燥等因素有关。多喝水有助于保持咽喉湿润,促进病毒排出。用温盐水漱口...

Q
宝宝急性鼻炎怎么治疗 5个疗法缓解宝宝急性鼻炎

回答: 宝宝急性鼻炎可通过鼻腔冲洗、蒸汽吸入、药物治疗、环境调整和饮食调理等方式缓解。 鼻腔冲洗使用生理盐水或海盐水喷雾,帮助清除鼻腔分泌物,减轻鼻塞和炎症。蒸汽吸入可通过温热湿毛巾覆盖...

Q
脸颊毛孔粗大如何改善

回答: 脸颊毛孔粗大可通过日常护理、药物治疗、医美治疗等方式改善。 毛孔粗大多与皮脂分泌过多、皮肤老化、毛囊角化异常等因素有关。日常护理需注重温和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洁面产品,可选择含氨...

Q
声带息肉是怎么回事 了解声带息肉的3个原因

回答: 声带息肉可能与用声过度、长期吸烟、胃酸反流等因素有关。 用声过度会导致声带黏膜反复摩擦损伤,声带表面血管扩张形成息肉样变。长期吸烟会刺激声带黏膜充血水肿,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可诱发声...

Q
疖肿不引流自己会消吗

回答: 疖肿不引流可能会自行消退,但存在感染扩散的风险。疖肿是毛囊及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通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 体积较小的疖肿在保持局部清洁的情况下,可能通过机体免疫作用逐...

Q
大拇指凹陷是怎么回事

回答: 大拇指凹陷可能与遗传因素、外伤或关节炎等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可能导致大拇指关节或骨骼发育异常,表现为关节凹陷或变形,通常伴随家族病史。外伤如骨折或扭伤后未完全恢复,可能引起局部组...

Q
分泌性中耳炎怎么办 消除分泌性中耳炎的三方法揭晓

回答: 分泌性中耳炎可通过药物治疗、咽鼓管吹张、鼓膜穿刺等方式治疗。 分泌性中耳炎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腺样体肥大、过敏反应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耳闷胀感、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药物治疗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