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奶头混淆该如何是好 怎么才能避免宝宝奶头混淆

发布于 2022-04-21 11:41

宝宝出现乳头混淆大多数是由于过早使用奶瓶或者母乳喂养次数少的原因,对于宝宝奶头混淆一定要及时纠正,毕竟长期吃奶瓶也是不好的,那么,妈妈们应该怎么避免奶头混淆呢?接下来小编就来说说。

宝宝为什么宁愿吃奶瓶也不吃乳头宝宝出现这种情况其实叫做乳头混淆,这种现象多见于吃母乳之前先吸吮了奶瓶,或者某段时间频繁使用奶瓶。

因为奶瓶吸出来比较容易一些,在吸吮乳头的时候,需要吃几口才能吸出母乳,所以用惯奶瓶的宝宝会比较排斥吸吮乳头,也可以归咎为一个字“懒”。

一旦宝宝出现“乳头混淆”的情况,有些妈妈或者家里其他人就会认为奶不好,宝宝不愿意吃,就停止喂母乳,改为单纯的奶粉喂养。

这样就导致,母乳越来越少,直至没有。

这是很可惜的一件事情,宝宝既吃不到营养最好的母乳,家里买奶粉又是一笔开销。

如何纠正宝宝的奶头混淆1、母亲自己多照顾孩子:瓶喂母乳,换尿布,洗澡,抚触,哄睡,玩游戏等。

这样可以增加与孩子的亲密感。

母乳喂养打基础。

2、利用瓶喂的小技巧比如:用最小流量的奶嘴喂奶,水平拿奶瓶喂奶以控制奶的流速,奶瓶夹在腋下喂奶等。

模拟妈妈哺乳,让孩子逐渐适应。

3、多增加孩子与妈妈乳房接触的机会,喂完奶后让孩子在乳房上睡觉。

多尝试将乳头塞到的孩子嘴里,让宝宝熟悉乳头的味道。

4、先刺激出奶阵,再试着母乳喂养,可以用吸奶器或者手先按摩乳房,刺激出奶阵,再让宝宝吮吸,哺乳会更顺利一些。

5、在宝宝情绪稳定的时候多尝试母乳喂养,避免在宝宝很饥饿没有耐心的时候进行,同时在宝宝吸吮妈妈乳房时,可以用滴管或注射器在孩子嘴角边滴入几滴奶水,刺激鼓励宝宝更强的吮吸。

纠正宝宝奶头混淆可能需要一两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妈妈一定要坚持有信心,同时家人也要给予宝妈相应的心理支持,希望大家的母乳喂养都能顺利。

如何避免乳头混淆1. 不要让出生婴儿太早接触奶瓶:在宝宝出生的两2­3周,尽量不要让宝宝接触奶嘴,让宝宝能先熟悉吸吮妈妈乳房的感觉与技巧,较能建立正确吸吮乳房的习惯。

2. 选择宽口径、洞孔较小的奶瓶:在宝宝要以奶瓶喝奶时,建议妈咪提供宽口径奶瓶,造型与妈妈的乳房较接近,也较能让宝宝吸吮时张大嘴巴。

而选择洞孔较小的奶嘴,可让宝宝习惯奶水缓慢流出的速度,就能避免宝宝在回复到亲喂时,产生因奶水流动慢而缺乏耐心的状况。

3. 亲喂的次数大于瓶喂:即使选择瓶喂宝宝,亲喂的次数最好仍是高于瓶喂的次数,这样让宝宝依旧接受妈妈乳房的机会就比较大。

4. 由其他照顾者负责瓶喂:如果能建立宝宝「妈妈是亲喂、其他照顾者是瓶喂」,那么就比较不会有混淆的情况,因为宝宝自然的会学习到,在妈妈怀里就是吸乳房;在其他人怀里就是喝奶瓶,是一个很好区辨的方式。

相关推荐

健康早知道 更多

Q
自闭症孩子平衡能力差吗

回答:自闭症孩子的平衡能力可能受到影响。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展障碍,通常表现为社交困难、语言发展滞后、兴趣局限和行为刻板等症状。由于大脑的功能受损,尤其是在感官处理、运动协调和认知功能方面...

Q
补牙补完牙龈疼怎么办

回答:补牙后牙龈疼痛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情况,可能是正常的应激反应,也可能是充填材料不合适或龋坏过深等问题导致。如果牙龈疼痛持续时间较长或逐渐加重,建议及时到医院口腔科进行检查,找到原因后针...

Q
阴囊长瘊子需要治疗吗

回答:阴囊上长瘊子是否需要治疗,主要取决于其症状和数量。如果这些瘊子没有明显的不适感,数量也不多,可以选择暂时观察。然而,如果出现瘙痒、疼痛或瘊子数量增加的情况,就需要及时处理。 1、无...

Q
打疫苗出血热前能喝酒吗

回答:打流行性出血热疫苗前后,最好避免饮酒。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是预防这种疾病的重要手段,通过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然而,饮酒可能会影响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降低疫苗的免疫效果。...

Q
9岁佝偻病怎么治疗

回答:针对9岁患佝偻病的儿童,治疗重点在于补充维生素D、钙剂,必要时采取骨骼矫正和运动疗法等综合措施,帮助患儿恢复正常骨骼发育。家长还需关注日常饮食和日照,配合医生进行科学干预。 1. ...

Q
衣原体阴性有梅毒吗

回答:衣原体阴性一般与梅毒无关,因为它们由不同的病原体引起,属于两种独立的疾病。 如果担心自己可能感染了梅毒,最重要的是及时进行相关检查,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 衣原体与梅毒的区别 1、病...

Q
2型糖尿病能吃火锅么

回答:2型糖尿病患者是可以吃火锅的,但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食材和控制食用量。火锅的魅力在于其丰富的食材和多样的口味,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合理的选择和控制是关键。控制饮食、适当运动,以及遵...

Q
补牙材料靠着牙龈

回答:补牙材料靠着牙龈可能让人感到不适,这通常是因为牙洞较大、充填材料溢出或填充物脱落等原因。如果你发现自己有这样的情况,最好尽快去看牙医进行检查和处理,以免问题加重。 1、牙洞较大: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