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身体指标都有哪些 带你盘点宝宝常见的身体指标

发布于 2022-06-17 15:46

对于刚当爸爸妈妈的人来说,宝宝的一切在他们眼里都是那么神奇。

因为没有经验,很多照顾宝宝的事情都很奇怪。

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婴儿,父母应该做一些家庭作业,比如了解婴儿的身高和体重标准,婴儿出生后应该注意检查哪些地方,哪些情况正常,哪些情况需要检查。

1.新生儿体重通常为3KG到4KG之间,大多数新生儿在测量体重时都是3.5KG左右。

然而,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和怀孕期间的饮食,许多巨人出现了。

有些准妈妈在怀孕前非常注重身体管理,所以怀孕后害怕发胖会非常注意饮食,所以她的孩子会变得有点小。

然而,只要孩子的体重是3KG至4KG体重健康正常。

2.新生儿的身高通常是45-47CM之间。

然而,新生儿的身高也与许多其他因素有关,如遗传因素,如果父母的身高不高,那么他们的孩子就会相对较小。

有些准妈妈怀孕时营养摄入较少,所以孩子的身材也会较小。

所以准妈妈一定要注意营养,这样孩子的身高才会高。

3.新生儿头围通常是34岁CM每个孩子都不一样。

巨人的头比头大一点,但如果自然分娩,通常,由于产道挤压,孩子的头会受到自然规律的影响,更正常,不是很大。

4.新生儿胸围在头围的长度减少了2CM左右。

意思就是说,孩子的胸围要比头围小,要是胸围比头围大,那么孩子的头就算是小头了。

如果宝宝出生时头围比胸围大得多,父母应该考虑是否有脑积水,所以最好让医生做头部CT检查。

5.新生儿皮肤出生后两三天会出现新生儿黄疸。刚开始症状不是很明显,全身皮肤慢慢变黄,连眼睛都变黄了。

爸爸妈妈不用太担心,基本上一周后,黄疸就会消失。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医院照明,患黄疸的时间会缩短很多。

6.新生儿呼吸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会自由呼吸。

因为宝宝用腹式呼吸,频率会更快。父母不用太担心孩子的呼吸节奏。新生儿平均每分钟呼吸约45次。

这是正常的。

7.新生儿心跳不是很稳定,会随着婴儿的动作而变化,睡眠约90-100,活动约120-140,哭泣高达160-180;新生儿体温约36-37.5度,这是正常体温,所以新生儿要保暖。

由于婴儿的体温调节功能不是很完善,新生儿的手脚会有轻微的紫色迹象,主要是因为新生儿的血液没有及时到达。

新生儿视力低,如果光线太强,他会有感觉,怕光瞳会自然缩小。

新生儿大便为黑绿色,出生后两天左右排除,然后为金黄色。如果出生后一天没有排尿,要及时带孩子去看看。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健康早知道 更多

Q
鼻息肉一般分为几种类型

回答: 鼻息肉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包括炎症性息肉、过敏性息肉和囊性纤维化相关息肉。 炎症性息肉是最常见的类型,通常由慢性鼻窦炎或反复感染引起,表现为鼻腔黏膜长期充血水肿形成的良性肿物。过敏...

Q
幼儿皮肌炎怎么判断

回答: 幼儿皮肌炎可通过典型皮疹、肌无力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 幼儿皮肌炎是一种以皮肤和肌肉炎症为主要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典型皮疹表现为眼睑周围紫红色斑疹或指关节伸侧紫红色丘疹...

Q
顺铂能缩小肿瘤吗

回答: 顺铂通常能缩小肿瘤,属于临床常用的化疗药物。 顺铂是一种含铂类抗肿瘤药物,通过破坏肿瘤细胞DNA结构抑制其增殖。该药对睾丸癌、卵巢癌、膀胱癌等实体瘤具有明确疗效,常与紫杉醇、吉西...

Q
顺产二级撕裂是什么程度

回答: 顺产二级撕裂是指会阴部皮肤、黏膜及部分肌肉层出现裂伤,但未累及肛门括约肌。 顺产过程中胎儿通过产道时可能导致会阴部组织撕裂,根据损伤深度分为四级。二级撕裂涉及会阴体肌肉如球海绵体...

Q
癌症脸色发黑怎么回事

回答: 癌症患者脸色发黑可能与肿瘤代谢产物沉积、肝功能异常、贫血等因素有关。 肿瘤细胞异常增殖可能产生大量代谢废物,这些物质沉积在皮肤会导致色素沉着。肝癌等消化系统肿瘤可能影响肝脏解毒功...

Q
红风团和白风团的区别

回答: 红风团和白风团通常是指荨麻疹的不同表现类型,主要区别在于皮损颜色和伴随症状。 红风团表现为皮肤上突起的红色或粉红色风团,边界清晰,周围常有红晕,多伴有明显瘙痒或灼热感。白风团则呈...

Q
耳聋是怎么引起的 引起耳聋的7个原因错综复杂

回答: 耳聋可能与遗传因素、噪声暴露、药物毒性、感染、外伤、年龄增长以及全身性疾病有关。 遗传因素是耳聋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患者由于基因突变导致先天性耳聋或迟发性听力下降。噪声暴露长期接...

Q
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有哪些 三个方法治好分泌性中耳炎

回答: 分泌性中耳炎可通过药物治疗、咽鼓管吹张治疗、鼓膜穿刺或置管治疗等方式改善。 分泌性中耳炎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腺样体肥大、鼻窦炎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耳闷胀感、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