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高中生那么累
发布于 2025-06-24 12:51
发布于 2025-06-24 12:51
高中生普遍感到疲劳主要与学业压力过大、睡眠不足、心理负担重、作息紊乱、缺乏运动等因素有关。长期处于高强度学习状态可能导致身体机能下降、情绪波动等问题,需要家长和学校共同关注。
高中阶段面临升学考试压力,课程难度陡增,作业量显著提升。部分学校采用题海战术,要求学生完成大量重复性练习,导致脑力消耗过度。新高考改革后选科走班模式也增加了学生的适应负担,容易产生持续性疲劳感。
教育部规定高中生每天睡眠应达8小时,但实际平均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晚自习结束时间过晚、早起晨读、熬夜写作业等现象普遍存在。睡眠剥夺会影响海马体功能,降低记忆效率,形成越熬夜成绩越差的恶性循环。
升学竞争压力容易引发考试焦虑,部分学生存在过度完美主义倾向。亲子关系紧张、同伴比较压力、自我期待过高等心理因素会持续消耗心理能量。未及时疏导可能发展为慢性疲劳综合征。
久坐不动、课间活动不足导致血液循环不畅。饮食不规律、营养摄入不均衡影响能量供给。部分学生依赖咖啡因提神,打乱正常睡眠节律。昼夜节律失调会降低褪黑素分泌,影响深度睡眠质量。
体育课常被主科占用,日均运动时间不足半小时。有氧运动不足导致心肺功能下降,肌肉耐力减弱。缺乏运动会使大脑供氧不足,加剧疲劳感,同时减少内啡肽分泌,降低抗压能力。
家长应帮助孩子建立科学的时间管理方案,保证每天7小时核心睡眠,周末补觉不宜超过2小时。学校可推行弹性作业制度,减少机械性抄写任务。建议每周进行3次以上有氧运动,饮食注意补充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定期进行心理放松训练,采用番茄工作法提升学习效率。若出现持续头痛、食欲减退等躯体化表现,需及时寻求专业心理辅导。建立成长型思维模式,避免将短期成绩与自我价值过度绑定,培养可持续的学习节奏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