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在角度方向有讲究

发布于 2011-10-27 11:00

  针刺的角度、方向、深度,是指毫针刺入皮下后的具体操作要求。在针刺操作过程中,掌握正确的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是获得针感、施行补泻、发挥针刺效应、提高针治疗效、防止针刺意外发生的重要环节。取穴的正确性,不仅指其皮肤表面的位置,还必须与正确的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结合起来,才能发挥腧穴的治疗作用。因此,不能简单地将腧穴看作是一个小点,而应有一个立体的腧穴概念。

  临床上针刺同一个腧穴,如果角度,方向和深度不同,那么刺达的组织结构、产生的针刺感应和治疗的效果,都会有一定的差异。对于临床医生来说,针刺操作的熟练程度,是与其能否恰当地掌握好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密切相关的。临证时所取的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主要根据施术部位、治疗需要、患者体质体形等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一、针刺的角度

  针刺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所构成的夹角。其角度的大小,应根据腧穴部位、病性病位、手法要求等特点而定。针刺角度一般分为直刺、斜刺、平刺三类。

  1、直刺:即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角,垂直刺入腧穴。直刺法适用于针刺大部分腧穴,尤其是肌肉丰厚部的腧穴。

  2、斜刺:即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角左右,倾斜刺入腧穴。斜刺法适用于针刺皮肉较为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直刺深刺的腧穴和在关节部的腧穴,在施用某种行气、调气手法时,亦常用斜刺法

  3、平刺:又称横刺、沿皮刺,即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角左右,横向刺入腧穴,平刺法适用于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如头皮部、颜面部、胸骨部腧穴,透穴刺法中的横透法和头皮针法、腕踝针法,都用平刺法。

  二、针刺的方向

  针刺方向,是指进针时和进针后针尖所朝的方向,简称针向。针刺方向,一般根据经脉循行方向、腧穴分布部位和所要求达到的组织结构等情况而定。针刺方向虽与针刺角度相关,如头面部腧穴多用平刺,颈项,咽喉部腧穴多用横刺,胸部正中线腧穴多用平刺,侧胸部腧穴多用斜刺,腹部腧穴多用直刺,腰背部腧穴多用斜刺或直刺,四肢部腧穴一般多用直刺等。但进计角度主要以穴位所在部位的特点为准,而针刺方向则是根据不同病症治疗的需要而定。

  仅以颊车穴为例,若用作治疗颔病、颊痛、口噤不开等症时,针尖朝向颞部斜刺,使针感放射至整个颊部;当治疗面瘫、口眼歪斜时,针尖向口吻横刺;而治疗痄腮时,针尖向腮腺部斜刺;但治疗牙痛时则用直刺。

  详情可登录针刺专题http://tcms.fh21.com.cn/ts/zc/。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健康早知道 更多

Q
针灸如何治疗慢性鼻窦炎

回答: 针灸治疗慢性鼻窦炎主要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改善鼻腔通气、减轻炎症反应。 慢性鼻窦炎可能与鼻窦黏膜长期炎症、过敏反应、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鼻塞、流脓涕、头痛等症状。针灸选取迎...

Q
右耳耳鸣怎么办 治疗右耳耳鸣小妙招你要懂

回答: 右耳耳鸣可通过调整生活习惯、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缓解。 耳鸣可能与内耳血液循环障碍、耵聍栓塞、神经性耳聋等因素有关。调整生活习惯包括避免长时间处于噪音环境,减少咖啡因和酒精摄...

Q
中耳炎饮食菜单 解决中耳炎的食物

回答: 中耳炎患者可以适量吃西蓝花、胡萝卜、鱼肉等食物,也可以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氧氟沙星滴耳液等药物。建议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合...

Q
重证肌无力怎么引起的

回答: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由神经肌肉传递障碍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重症肌无力可能与胸腺异常、自身抗体产生、遗传因素有关。胸腺异常如胸腺增生或胸腺瘤可导致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异常产生,破坏神经...

Q
每天早上起来嘴里苦是什么病

回答: 每天早上起来嘴里苦可能与肝胆疾病、胃肠功能紊乱、口腔疾病等因素有关。 肝胆疾病如胆囊炎、胆结石可能导致胆汁反流,引发口苦症状,常伴有右上腹隐痛、食欲减退等表现。胃肠功能紊乱时胃酸...

Q
腰椎畸形怎么治疗

回答: 腰椎畸形可通过保守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 腰椎畸形可能与先天发育异常、退行性变、外伤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腰背疼痛、活动受限、下肢麻木等症状。轻度畸形可通过物理治疗...

Q
干细胞治疗帕金森怎样

回答: 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目前尚未成为标准疗法。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震颤、肌肉僵硬和运动迟缓等症状。干细胞治疗通过替换或修复多巴胺能神经元来改...

Q
牙周炎如何快速止痛

回答: 牙周炎可通过局部冷敷、药物镇痛、口腔清洁等方式缓解疼痛。 牙周炎疼痛多与牙菌斑刺激牙龈、牙周袋内细菌感染、牙槽骨吸收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牙齿松动等症状。急性发作...